抗艾大学生志愿者的困惑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大、病死率高的传染病,不可治愈,无疫苗可预防。艾滋病毒在全世界蔓延的同时,人类对它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全球每天有大约4000名成人及儿童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报告现存活HIV/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114.0万例,至2020年底累计报告死亡35.1万人。近年来青年学生及60岁以上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抗艾滋共享健康”,强调每个人参与进来,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而一直以来,为了应对艾滋病问题,全社会都在积极行动着。

困惑篇

抗艾活动如何更好地走进普通人心里?

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并非湖南科技大学青春健康同伴社社长胡琦想象中的一帆风顺。“目前,我们主要的问题是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防艾宣传的直播,经常会因为涉及到性教育的词汇而被平台不断提示甚至直接禁言。在学校的宣传也没有到普及日常化的程度。我们大的宣讲只有在新生开学时举办,其它时候的活动影响范围有限,且都是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系统学习。”

湖科大青同社社干赵文静坦言,在三下乡进行防艾宣传时也遇到过困难。“我们给孩子讲月经知识,并发放女性卫生巾,但她们大部分很害羞,把卫生巾藏进包里。”赵文静说,“很多家庭没有告诉她们女孩子到了年龄要用卫生巾,许多人还有偏见,我感觉很心疼,希望当地的学校能开展性教育,让防艾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同为青同社社干的刘湘面临的则是家里人的不理解。“我的家人对这个不太感兴趣,更不清楚我具体做什么。我曾经尝试过给我弟弟讲防艾知识,但他总是逃避,不想听。”

编后: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艾滋病毒,不是病人

如果评选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疾病,艾滋病绝对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艾滋病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无可逆转的结果,更在于病情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不少艾滋病患者的自传体文章在网上流传,每次看到那些向死而生的文字,总是令人格外心悸。家长里短的琐碎日常,在艾滋病患者眼里,都是弥足珍贵的精彩画面,但他们往往无力面对那些异样的目光,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与世界保持着距离。所以,如何破除艾滋病歧视,既是艾滋病患者的心结,也是公共安全的时代之问。

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需要对艾滋病的传播保持警惕,但绝不应该放大对艾滋病的恐惧。一个或许需要重申的常识是:艾滋病在本质上也是各类疾病的一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传播途径已然明晰,预防与治疗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案,可防可控。太多的“谈艾色变”,根源在于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够准确、认知存在偏差。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共同的敌人都是艾滋病毒,而不是那些不幸感染病毒的人。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全方位的保护和照顾,才能集整体之力构筑起防控艾滋病毒的坚固屏障。在医学不断进步的同时,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贯穿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始终。我们共同期待着,天下无“艾”的那一天。
时间:2022-12-02 作者:大学校导网 来源:大学校导网 关注:
大学生活推荐
  • 抗艾大学生志愿者的困惑
  •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大、病死率高的传染病,不可治愈,无疫苗可预防。艾滋病毒在全世界蔓延的同时,人类对它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 12-02
  • “衣”旧焕新,把爱相传
  • 党团共建
  • 党团共建
  • 在党团共建中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
  • 11-24
  • 湖南大学同寝室4名大学生的励志故事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