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延伸向远方,信号机闪烁着规律的光,这个夏天,我随三下乡团队走进铁路电务一线,在道岔与电缆的世界里,触摸到了铁路信号自动控制的温度与重量。
在铁路电务一线车间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入学习了道岔故障处理、信号集中监测分析等专业知识,通过实地调研,对铁路信号行业的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及真实工作场景有了直观认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铁路信号自动控制并非课本上抽象的理论,而是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神经中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精准性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千万旅客的生命安全和铁路运输的顺畅。
期间,我们参观了“陈军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可视循环油料架、轨道电路塞钉头拆装装置等创新专利工具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工具看似小巧,却凝聚着工匠们对工作细节的极致追求——为了提高维修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琢磨、反复试验,将平凡的操作升华为创新成果。这让我明白,工匠精神不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是“于细微处见真章”的执着,是对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的不懈探索。
身处模拟工作环境,电务工作的严谨性无处不在:一个参数的偏差、一个零件的松动,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这种氛围让我切实感受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重量,也让“责任”二字从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行动准则。
与大国工匠、火车头奖章获得者等前辈的面对面交流,更让我收获颇丰。他们分享的解决实际难题的经验、扎根一线的坚守故事,不仅为我明晰了职业发展路径,更在情感上引发强烈共鸣。当听到优秀校友分享一路成长的经历,我对铁路事业的归属感油然而生,也点燃了投身行业的奋斗热情。
铁轨向前延伸,我们的成长之路也刚刚启程。这场实践教会我们:所谓匠心,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所谓担当,就是让每一份努力都与时代同频。而我们,终将带着这份感悟,在铁路事业的赛道上,跑出属于青年一代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