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赴江洲镇官场村开展“三下乡”暨“2025年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扇若漆光映日华,轻摇古韵绽奇葩”。2025年7月4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智乡行实践队走进九江市江洲镇,以非遗漆扇为媒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那流转于扇面上的漆色如灵动诗篇,在阳光下诉说着古老技艺的传奇,引得当地村民与游客纷纷驻足,沉醉于这跨越时空的东方美学。实践队通过“漆扇教学—制作体验—文创摆摊—数智赋能”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将传统漆扇技艺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参与。
漆扇教学:手把手传承古老技艺
活动首日,数智乡行实践队在江洲镇官场村文化活动中心开设漆扇制作工坊。队员们结合图文展板与实物演示,向村民详细讲解漆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漆扇以天然大漆为原料,通过‘飘漆’技法在水面绘出流动纹路,每一把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随后,队员们手把手教授村民调制漆料、浸染扇面、修饰图案等核心技艺。
82岁的村民王奶奶手持自己制作的漆扇感慨道:“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漆扇,没想到今天能亲手做出来!这颜色像江水一样美,我要带回家给孙子看看。”孩子们则发挥奇思妙想,在扇面上绘制卡通图案,将传统工艺与童趣创意巧妙结合。
图为实践队员正悉心指导小朋友现场体验非遗漆扇制作工艺,从调配漆料到精心绘制,在动手实践中传承传统文化。游志健 供图
文创摆摊:非遗产品激活乡村经济
为推动漆扇文化产业化发展,实践队联合村民开设“江洲非遗文创市集”。摊位上,既有村民自制的传统漆扇,也有实践队设计的“江洲风情”主题文创产品,如融入长江水波纹的漆扇、镌刻江洲油菜花田的书签等。队员们还创新推出“漆扇定制服务”,根据村民需求绘制姓氏图腾、家风家训等内容,让非遗产品承载情感价值。
图为非遗漆扇作品展示场景,一排排精美的漆扇悬挂在竹竿上,扇面上色彩交融、字迹翩跹,吸引众人驻足欣赏。游志健 供图
数智赋能: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传承
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发“江洲漆艺”微信小程序,集成“技艺教程”“文创商城”“非遗地图”等功能。村民可通过小程序观看漆扇制作视频、预约线下体验课,游客则能在线购买文创产品、了解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底蕴。此外,实践队在抖音平台开设“数智江洲”直播间,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漆扇技艺,吸引超万人次观看。
“直播让更多人看到江洲漆扇!”返乡创业青年杨女士在直播间留言。她计划与实践队合作,将漆扇制作纳入乡村旅游项目。实践队指导老师彭刚指出:“通过数字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我们正在构建‘非遗+文旅+电商’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图为实践队于直播间现场演示非遗漆扇制作,传承技艺魅力。游志健 供图
文化润心:传统技艺滋养乡村文明
活动尾声,实践队与村民共同举办漆扇作品展。展厅内,200余把漆扇或如星河璀璨,或似山水氤氲,引得附近村民纷纷驻足拍照。“这些扇子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我们江洲文化的见证。”村支书杨德勇说:“实践队还向村文化站捐赠漆扇制作工具与教材,建立长期传承基地。”
图为实践队与学员携自制非遗漆扇合影,定格文化传承美好瞬间。游志健 供图
此次活动是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非遗+数智”乡村振兴实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学院已组织多支实践队深入乡村,通过科技赋能非遗竹编、红色研学、反诈防诈、爱心支教、助老服务等形式,探索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内涵,为传统文化焕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文/董瑞佳 图/游志健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三下乡推荐
- 手把手传急救技能,心连心筑健康防线
- 7月7日,邵阳学院“就在身边 医暖蔡山团”志愿团走进天子湖蔡山团村朝阳村,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科普活动,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注入
-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