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 日下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红途寻迹・东山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正式完成了精心创作的《十米绘卷:毛泽东成长成才路》。该作品以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为主线,通过五个生动场景,艺术化地展现了他从韶山冲少年逐步成长为革命青年,最终成为革命伟人的蜕变之路。
前期,项目负责人谷和娟、谭惠允带领团队利用课余及夜间时间,完成了线稿创作。7月7日下午,团队将线稿画卷铺展在湘乡市东山学校子任学苑大厅,并邀请东山学校的高中生参与画卷的涂色工作。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红途寻迹・东山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成员与高中生们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这幅十米画卷的绘制。
(彭思语 摄)
这幅长达十米的绘卷,以细腻的笔触和极具象征性的构图,分为“务农辍学・志存高远”“负笈东山・新学启智”“剪辫开新・意气凌云”“湘江跃鲤・一师折桂”“霞光淬志・铸就伟业”五个篇章,生动呈现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关键节点,深刻展现了他从热血青年成长为革命领袖的转变过程。
为打造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教育穿透力的作品,实践团以极致严谨的态度打磨创作全程。项目启动之初,团队便深耕史料文献,完成了多版草稿设计。为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历史真实性与教育感染力,成员们专程赴毛泽东早年就读的东山学校(原东山书院)实地采风,在触摸历史遗迹、感知人文脉络后才正式落笔。面对十米长卷的创作难题,团队创新采用分段绘制策略,先以色粉铺就基底,再用墨水细细勾勒线条,确保画面质感与叙事连贯性。
(彭思语 摄)
项目负责人谭惠允在绘卷完成后深有感触地说:“当看到高中生们拿起画笔,在‘负笈东山’的场景里仔细描摹时,我忽然明白这幅画的意义远超艺术创作本身。我们踏访东山书院的青砖黛瓦,在史料里打捞青年毛泽东的成长细节,就是想让红色故事从书本里走出来。现在,这幅画成了连接两代青年的桥梁,伟人的奋斗精神在涂色的笔触里流淌,这正是我们‘红途寻迹’的初心。”
这幅绘卷既是毛泽东青年岁月的鲜活艺术剪影,也将化作下乡教育活动中直抵心灵的教学载体。借助互动讲解的沉浸式体验,能让青少年真切触摸到伟人成长轨迹中闪耀的理想之光与拼搏力量。创作团队坚信,这种艺术化的表达会让红色文化突破文字的边界,在可感可触的体验中唤醒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