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实践日志
上午,微风透过林梢,我们不紧不慢的踏过江华层叠的石板路,走进了江华县司法局的门口,“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红底金字让法律的庄严和肃穆铺面而来,我心头一紧,不知初来乍到的第一次调研是否顺利。
迎接我们到来的是欧阳书记,会议室内坐满了江华县各个部门的代表迎接我们的到来。座谈会以“江华县的未成年保护工作为核心”,各个部门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江华县的已有工作。妇联的曾主席在提到“结对帮扶”等活动的卓有成效,也坦白了当前新媒体宣传的相对滞后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短缺,在我们听来,就像两块挡路石,让关爱难以抵达更多更远的心里。会议陆续召开,我们的眉头愈发紧锁,检察院、教育局、民政局等代表指出了当前江华未成年人的主要难点、痛点,如重点场所如酒店的监管如何管理、怎样管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时间也给我们那颗热忱的心蒙上乌云。
下午,我们带着许许多多的疑惑和早已准备好的问卷提纲,走进了妇联的办公室。我和队伍中的毛艺洁同学为一组,对妇联办公室主任龙淑娟进行单独采访。随着提问的愈发深入,我们一方面感受到了“出手吧,姐姐”,“两癌救助”等温度,也倾听到了基层妇女上访、干部调解的难处,另一方面也为人员配置少、调解实现度低等难题而揪心。龙主任的声音也在某个瞬间陡然沉重。当她谈及 14 至 18 岁未成年少女被性侵的现状,说出的那句 “法律定 14 岁为性同意年龄,可她们的心智哪能跟成年人比” 像根细针,刺破了法律条文与现实的隔阂。更钉在我们的内心。更令人揪心的是她叹气的那句:“男方拿‘恋爱关系’当幌子,聊天记录成了‘证据’,最后往往定不了罪。” 在这一刻,我似乎明白,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是法律的保护,更是要在认知的源头掐灭犯罪的火种。在看着龙主任朴素而坚定的神色时,我就好像看到了一颗扎扎实实钉在基层的钉子,既要托住妇女权益的底盘,又要为未成年人撑起家庭的屋檐的钉子,为了保障妇女权益而斗争的钉子。而在基层工作中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英雄主义,而是一颗颗像龙主任一样的钉子组成的集体主义,扪心自问,我能做到这样吗?我以后能做到这样吗?
夜色渐浓,江华的山岗隐入暮色,我们团队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一天的分享和复盘。从部门协作的难以深入、持续跟进不足,到家庭隔代监护效果欠佳的问题分析,到提出利用节假日和暑假聚集家庭普及知识、开源捐赠面寻求企业帮扶等解决措施,白天收集的困惑正一点点转化为破题的思考路径,一场跌跌撞撞的调研在协作中逐渐落下帷幕。
千里调研之路漫漫,我才踏出第一步,脚印虽浅,却也触摸到了真实的温度。也许我无法找出能解决江华问题的标准答案,但是直面来自基层的声音、困难和智慧,体会法律与现实的张力,才是真正能点燃不断前行不断调研,把报告写在大地上的信心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