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2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梅韵律,与‘理’同唱”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在安庆市开展实践活动,活动围绕国家非遗黄梅戏的起源、传承、发展等进行调研,加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艺术创新。
图为志愿者在黄梅戏博物馆戴耳机听经典曲目(摄:李佳同)
“黄梅戏,戏曲中的诗,艺术中的画”
黄梅戏,携着悠扬的曲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进千家万户,三下乡活动让戏曲艺术在乡村大地绽放,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志愿者团队来到黄梅戏的重要发源地——安庆。黄梅戏在安庆的街头巷尾社区广场等处处可闻,成为安庆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图为当地居民填写调研问卷 摄:李佳同
“黄梅戏,人民的骄傲,文化的传承”
黄梅戏与人民的关系密切,它作为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戏曲艺术形式,深深的烙印在每位人民的心中,它既是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次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精神内涵。通过观赏和学习黄梅戏,人们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图为志愿者观看传统黄梅戏节目天仙配 摄:张思佳
“黄梅戏,一曲悠扬,唱尽人间真情”
《天仙配》是黄梅戏中一个经典剧目,也是中国戏曲中广为人知的爱情故事之一。这个故事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对传统忠孝美德的展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经历数次改编和创新保留了黄梅戏的传统韵味也使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天仙配》不仅在舞台上广受欢迎,还被改编成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最著名的是1955年由严凤英和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电影。这部电影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海外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戏曲电影的经典之作。

图为志愿者团队在安庆站合影留念(摄:刘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