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走进白茆镇,绘梦新田园

发布时间:2024-07-19     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响应党中央号召、促进乡村农文旅协同发展,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理’遇农情,乡约未来”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动员会顺利召开,乡村发展新画卷徐徐展开
  经过提前策划、制定相应的行程计划、预估可能风险,七月九日,“‘理’遇农情,乡约未来”乡村振兴实践团共计八名队员已成功抵达目的地白茆镇。经过简单的休整之后,实践团队在白茆镇村干部闫恒涛的带领下,顺利抵达白茆镇旭光村。紧接着,实践团在旭光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进行了“‘理’遇农情,乡约未来”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动员会。会上,旭光村党总支书记胡达强同志分享了自己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白茆镇的发展历史、脱贫情况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得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图为实践团活动启动仪式   摄:宋承峻
 
参观现代农业产业园,领略自然与科技之交融
  在举行完实践动员会后,“‘理’遇农情,乡约未来”乡村振兴实践团驾车前往白茆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参观。一进入产业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宛如银色的波浪在绿色的原野上起伏。随后,三官殿旧书记倪进平与实践团进行了交谈,初步介绍了农业产业园的基本情况:该农业产业园集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为一体,以培育稀有花卉和种植果树为主,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随后,倪进平亲自带领实践团深入农业产业园的内部,亲身感受科技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魅力。农业产业园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参数均可进行数字化调控,园区遍布智能灌溉系统,将水肥药一体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该农业产业园还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规划,拥有大量的湿地面积,水循环系统相当完善,湿地区域因地种植芦苇、菖蒲、莲花等观赏性植物。这是一次自然与科技的交融之旅,在广袤的自然画卷中,科技之光熠熠生辉,散播出和谐共生的美妙旋律。

            
图为倪进平为实践团队讲述花卉培育知识   摄:宋承峻
 
田园诗画绘振兴,示范旅游展新貌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套北村乡村旅游示范区参观。在套北村的绿水青山中,错落有致的农舍和现代化旅游设施交相辉映,展现出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的和谐共生。该旅游示范区奉行“春赏花,夏乘凉,秋采摘,冬民俗”的指标,种植相应的树木花草,利用生物习性将虾稻一起养育,划分板块以种植不同颜色的油菜花,形成美丽的图案画卷,注重将旅游与本地的民俗风采相结合,让自然和人文相交融,使旅游示范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图为讲解员带领实践团队参观套北村   摄:宋承峻
 
智能农机注生机,共绘田野新蓝图
  参观完套北村之后,“‘理’遇农情,乡约未来”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了旭光村新型农机合作社,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参观学习活动。实践团队在合作社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下,参观了合作社的农机展示区,这里陈列了各种现代农业机械,从育秧机、插秧机到收割机一应俱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与合作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围绕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旭光村书记胡达强同志为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合作社成立的原因、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规划。合作社负责人也亲自为实践团演示了育苗机的工作流程,让同学们啧啧称奇。
            
图为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为实践团队演示育秧机操作流程   摄:宋承峻
 
乡村振兴实践完美收官,未来征程正启航
  随着日升日落,为期数日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已缓缓落下帷幕,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见证了新时代乡村的蓬勃生机,亲身体会了乡村振兴的艰辛与不易,在这段旅程中,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走入村民身边,倾听村民心声。这次活动不仅是对乡村现状的深入调研,更是对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理’遇农情,乡约未来”乡村振兴实践团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何智臻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实践推荐
  • “红加绿”模式下的生态遵义 ——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
  • “红城游故居,热血承使命” --“学‘习’路上,踔厉‘
  • 青老党员话初心 薪火相传担使命  ——新老党员对话活动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