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面对面”——搭建家校共育的温暖桥梁

发布时间:2024-08-01     阅读: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暑期家访实践活动——当走访真正走入线下时,我才明白“面对面”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似乎更多地依赖于屏幕和网络,而那份面对面的温度,显得尤为珍贵。
  作为一名参与线下家访的志愿者,我有幸踏入了助学家庭的门槛,亲身体验了这份超越虚拟的深情厚谊,也在这场心与心的交流中,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感悟与成长。不仅让我对“面对面”三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在心灵深处激起了层层涟漪,收获颇丰。
  当我站在助学家庭的门前,轻轻敲响的那一刻,仿佛也敲开了自己心灵的一扇窗。
 
图为实践团大学生孙常洛和家长见面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常洛 供图
  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两双充满善意的眼睛,以及背后那个简单却温馨的小家。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访问,更是一次深入灵魂的交流。
  家访过程中,我尝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感受那份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种深度的共情,让我更加明白,助学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与支持。我们共同探讨了学习的困惑、生活的难题,以及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近与信任,仿佛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彼此的心田。
 
图为实践团大学生孙常洛和家长学生谈话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常洛 供图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逐渐了解到这个家庭背后的故事。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学生则承担起远超其年龄的责任,其中的坚强与乐观,让我动容。
  谈话渐入佳境时,我得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性格特点。他们的家庭虽不富裕,但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和孩子的勤奋努力让人感到十分佩服,你能近距离的感受到他们强大的精神内核,这是一种令人愿意亲近和温暖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大学生孙常洛和学生介绍相关内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常洛 供图
  我所看到的不是一个被生活的疲惫所压迫的家庭,相反,家长的话语,简单却通透,字里行间属于未来的憧憬依旧美好,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贫困不在于物质的匮乏,而在于精神的贫瘠和放弃的念头。
  这次走访,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故事,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同时,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关注并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贫困不应成为阻碍学生追求梦想和学业的绊脚石,而应成为激发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携手改变现状的动力。这种基于理解与信任的合作关系,不仅增强了家校之间的凝聚力,也为学生的学业和生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持。
  回去后,我开始思考,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来贡献一份力量,哪怕只是微小的帮助,也能汇聚成爱的海洋,温暖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
  就像家访虽然结束了,但那份关爱与责任却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深知,助学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与坚持。未来,我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助学事业之中,用实际行动去传递爱与希望,总之,这次线下家访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助学的意义与价值,也让我在助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与超越。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善意,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够点亮更多希望的灯火,照亮前行的道路。我深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同样,它让我学会了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通讯员曹希颖
 
图为实践团大学生孙常洛和学生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常洛 供图
 
作者:曹希颖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自动化学院赴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联宝公司再创佳绩,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子暑期深入基层,赴甘肃天水邓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