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南理学子三下乡:遇见非遗,艺韵生花

发布时间:2024-08-01     阅读:
大学生网报7月12日电(通讯员 郑婷文)在炎炎夏日的热情中,“展贵港风韵,传民族文化”微光志愿行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征途。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爱上贵港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油纸伞,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启程:带着使命与热情

7月初,“展贵港风韵,传民族文化微光”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整装待发。团队成员们满怀激情,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油纸伞制作技艺的好奇与向往,踏上了前往港北区中里乡六台村的旅程。

探索:油纸伞的千年传承

抵达东方尚贤非遗研学基地后,团队成员们首先被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详细了解了壮族油纸伞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艺。据介绍,壮族油纸伞的制作技艺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历经十几代人的传承,81道工序才得以完整保存。竹为骨,纸为面,五彩丝连,桐油漆面,每一把油纸伞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和中国人民的智慧。

 

实践:亲手制作,体验匠心

为了让团队成员们更深入地了解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实践团成员现场跟随油纸伞工作人员学习制作,大家从选材、削竹、编织到上纸、上油,每一步都逐步了解。这次亲身体验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匠人精神的内涵。

宣传:让民族文化之光普照大地

除了亲身体验油纸伞制作技艺外,团队成员们还积极参与到宣传活动中。他们通过拍摄视频、撰写文章、制作海报等多种形式,将壮族油纸伞的故事和制作工艺传播给更多的人。在动手制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收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不仅学到了油纸伞制作技艺的精髓,更深刻体会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把这次活动的所见所闻所学带回学校和社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他们也希望在未来能够探索更多创新的方式和方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南宁理工学院郑婷文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尝跷脚牛肉里的历史百味,感非遗传承中的任重道远
  • 广西贺州——瑶族刺绣展览解说感悟
  • 广西贺州——瑶族刺绣展览解说感悟
  • “传承华夏,非遗留芳”社会实践感悟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华夏非遗,古韵悠长”以线下实践方式
  • 08-01
  • 感悟工艺之美,探秘非遗之韵
  • 感悟工艺之美,探秘非遗之韵
  • “传承华夏,非遗留芳”社会实践感悟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华夏非遗,古韵悠长”以线下实践方式
  • 08-01
  • 奇山秀水 探寻生态——“植为你来,见圾行事”三下乡暑
  • 宜兴市博物馆之行
  • 宜兴市博物馆之行
  • “传承华夏,非遗留芳”社会实践感悟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华夏非遗,古韵悠长”以线下实践方式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