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孜孜刻艺深,眷眷孔思长,探访孔子故里“守艺人”杜庆收

发布时间:2024-08-02     阅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山东考察时对山东工作提出的“走在前、挑大梁"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火热实践中。2024年7月13日,由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全国本科生样板党支部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杏坛学堂”卓越班成员组成的曲阜师范大学“新麦场精神”实践队前往曲阜市张王村拜访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尼山石雕项目传承人、孔子雕像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庆收老师,学思践悟“新麦场”精神,传承守艺人持之以恒、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品格。
 
图为杜庆收老师为实践队员们讲解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冯珈芮供图
 
画卷初展,敬仰如潮涌心间
7月13日下午,实践队怀揣着对古代圣贤的无限敬仰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探索之心,走进杜庆收老师的工作室。从《农山言志》、《尼山致祷》到《钧天降圣》,数百件作品栩栩如生,杜庆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各个代表作品的名称、创作来源以及具体雕刻细节和手法,例如浮雕、镂空雕、深浮雕等等。这些石雕仿佛有魔力一般,引领我穿越千年时光,近距离感受孔子的伟大人生。它们如同穿越时空的使者,静静地诉说着孔子的传奇一生。这些石雕细腻地描绘了孔子从诞生、求学、授徒到周游列国、著书立说的各个重要阶段,画面生动,色彩和谐,既展现了古代画师的高超技艺,又让人仿佛能穿越时空,亲身参与到那些历史场景中。近距离观赏并深刻领悟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思想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随后杜老师亲自展示了石雕技艺中的简雕刻和精雕刻,,每一锤干脆利落,分分钟五官轮廓已清晰可见。
 
图为杜庆收老师向实践队员们展示粗雕技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冯珈芮供图
、 
图为杜庆收老师向实践队员们展示精雕技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冯珈芮供图
智慧涓涓,润泽心田深处
这106件《孔子圣迹图》系列石雕作品不仅是对孔子生平的忠实记录,更是儒家思想精髓的直观展现。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孔子作为师长的慈爱与智慧,也深刻揭示了儒家思想中“仁爱”、“礼义”等核心价值观。
儒家之光,照亮现代人生路
对于为何选择尼山石这一问题,杜老师说:“原石讲原事,在我看来,通过雕刻讲述孔子的故事,尼山石则是最好的材料。孔子诞生在尼山,尼山石也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被注入了更多的灵气。” 来往不断的人流穿梭于尼山脚下,带走了山中的浮泥,经过岁月积淀的尼山石成为讲述“孔子一生的故事”最好的材料。如今,它们的讲诉变成了时间馈赠给曲阜这座城市最好的礼物,而杜庆收也成为了时间的“使者”。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孔子的“中庸之道”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避免走极端;他的“仁爱”思想则鼓励后辈要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更是成为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使命,如同传递薪火一般,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 
图为杜庆收老师与实践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冯珈芮供图
正如杜庆收所说“要传承就一定要有创新,所有的传承都是从坚持中来,没有坚持就没有传承,所以我誓要一辈子守护好我们的传承。”作为在孔子故里求学的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有责任也有使命去传承与弘扬儒家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在铸就文化新辉煌的事业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通讯员冯珈芮)
 
作者:冯珈芮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社会实践推荐
  • 缅怀先烈忆初心 砥砺奋进强党性:实践调研团走进三涧溪
  • 探寻阜阳市博物馆,重温红色记忆
  • 追寻时代楷模,发扬数学精神
  • 追寻时代楷模,发扬数学精神
  • 实践活动背景与目的:
    实践活动组织: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依托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本科生样板党支部建设,组织学生进
  • 08-02
  • 山东大学文学院“奔流”团队深入鲁豫陕,探索黄河流域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