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心得:传承中医药文化,助力弘扬中医药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刘振兴)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探究当今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加入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星火·追寻”红色筑梦实践团,去探究当今中医药的发展、感受中医的神奇。从实践活动前期设计问卷、实践规划,再到当地深入学习、访谈。这一路上,我收获了更多关于中医药的知识,以更全面的视角领悟其独到的魅力。在实践中,还磨砺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锻造了勇往直前、锐意进取的勇气,这份精神力量将持续激励我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即便是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那颗充满青春热血的心仍燃烧着探寻中医药的激情。第一站我们走进中亚至宝三鞭丸体验馆,我们对馆内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三鞭丸的发展历史--“中亚至宝药业有限公司是烟台市现存制药企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厂,有着近百年历史,系烟台市5个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在这里,我认识到中亚至宝三鞭丸的发展历史和奇特功效。在华毓中医馆,馆内工作人员带我们介绍参观明目室、理疗室、针灸室等各个工作室,我还亲身体验了全维度体测技术、足三里穴位电疗法,这一过程使我深切地感悟到中医学无穷奥妙。在松籽国医馆我们通过与对中医药从业者访谈、发放问卷的方式来研究中医药的发展现状、传承情况以及从业者对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能力和意愿。
图为团队成员与中医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褚召明 摄
在对中医药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栖霞市国路夼村的华毓中草药种植基地,那里种着充满神秘的植物。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亲身了解金银花、红花等中药材的种植特点并观察种植方式,学习其药用价值、药用部位、最适生长环境以及采摘技术等相关知识。队员们与刘经理积极沟通交流关于中草药种植的现状,感悟颇深。我们应深入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看药材”,扎下根来为当地中草药种植和生产提供帮助。刘经理表示,华毓中草药种植基地以提高公民对中医药的意识为宗旨,让更多的中草药变普遍,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中医药治疗、养生。
图为华毓中草药种植基地刘经理为团队成员介绍中药药材。李若晗 摄
当我踏入那片神秘的药田,仿佛走进了一首绿色的诗篇。每一株草药都焕发着勃勃生机,药田中的花朵色彩斑斓,令人叹为观止。而那些中草药,就如同香醇的美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神奇馈赠之中。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中草药,有叶绿如玉、脉络清晰的玉叶金花;有花朵娇艳欲滴的艳山姜;有一直都洁白如玉、金黄灿烂的金银花,为人们吐出芳香。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我感受到了它们生命的韵律。此外,该基地还为中小学生开展普及中医药知识的研学活动,不断地为中医药的弘扬贡献力量。
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在与松籽国医馆及烟台芝罘医院的医生们一番长谈之后,我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理念以及医疗服务的重要性。例如在抗生素的应用上,中医药彰显着其独有的魅力与智慧。缓解抗生素的耐药性不仅需规范医者的处方,更需提升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危害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担当。尤为重要的是,中医药的广泛运用往往能减少乃至避免对抗生素的依赖。因而,中医药的兴盛对于民众健康福祉至关重要。但其发展仍需奠定在中医药卓越传承与公民对它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踏入古色古香的中医馆,探访医院的中医科,随着对中医药知识的不断探究,对其的理解随之深入。随后,我发现目前政府对于中医药教育远远不够,未来需要我们通过更大的努力不断推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对中医馆工作者进行访谈。刘晓宇 摄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一方面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另一方面明白了中医药的传承、弘扬需加大力度进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显得尤为必要。在当代社会,无论何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都需要将其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肩上。面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青年一代应当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创新精神,需要在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挖掘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把握其核心价值,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更不能丢弃,而是要让中医药在现代绽放中医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