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暑期“三下乡”|科学应对微塑料挑战,提升水产养殖效益

发布时间:2024-08-03     阅读: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7月27日讯】 (通讯员:郑思仪、周新悦、康荣烨、于萍阳)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微塑料污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南美白对虾作为梓鸿水产养殖场的核心产品,其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虾苗的健康成长和最终品质。2024年7月26日,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院工程学院的闽台微塑料治理队在周新悦同学带领下前往漳州市龙海区港尾镇,梓鸿水产养殖场进行社会实践,为科学应对微塑料影响、提升南美白对虾饲料转化率和存活率贡献青春力量。

在探索港尾镇渔业养殖璀璨篇章的征途上,我们怀揣着对水产养殖发展的深切关注,紧随梓鸿水产养殖场领航者的步伐,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地考察之旅。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场地游览,更是深入洞悉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港尾镇生动实践的宝贵契机。通过观察与学习,我们力图揭开这片蔚蓝海域下,渔业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的神秘面纱,为港尾镇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水产养殖业绘制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

实践队员发现,在风景秀丽的漳州市镇海村,渔业养殖不仅是村民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更是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受恶劣气候影响养殖虾类大范围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这一现状,实践团成员深入调研,提出了诸多关切与疑问。对此,负责人坦言:专业知识与技术匮乏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外交大局等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渔业进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取尽早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我国结合渔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

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康荣烨同学深入剖析了塑料污染的来源及其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并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塑料污染处理技术和案例。他强调,减少塑料使用、加强垃圾分类与回收、建设污水处理厂以及规范船舶码头的塑料废弃物管理,是有效应对塑料污染的关键措施。同时,他还提出了将绿色旅游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思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参观体验绿色养殖过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从而形成旅游、水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养殖和生态保护工作,梓鸿水产养殖场拟强化绿色养殖与生态保护,举措包括: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合作,引入先进环保技术设备;构建完善环保管理体系,设定高标准环保规范;并增强环保宣传,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共筑环保参与氛围。

此外,梓鸿水产养殖场还计划将绿色旅游与水产养殖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开放养殖区、建设生态观光步道、举办环保主题活动等方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绿色养殖的魅力,了解环保知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旅游+水产+环保”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养殖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学生们积极参观梓鸿水产养殖场,展现了极高的实践探索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更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到绿色养殖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这种勇于走出课堂、深入实践的学习态度,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动写照,值得高度赞扬和肯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闽台微塑料治理队 责任编辑:陈海芳
作者:郑思仪、周新悦、康荣烨、于萍阳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社会实践推荐
  • 追忆峥嵘岁月,传承革命精神
  • 追忆峥嵘岁月,传承革命精神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7月13日,重庆人文科技
  • 08-03
  • 千年传承,熠熠生辉——酉阳非遗表演
  • 探索酉阳非遗,体验剪纸艺术 —— 传承千年的指尖智慧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奋楫扬帆赴酉阳,赓续前行启新程”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