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背后的温柔力量——网络暴力救济教师新视角
发布时间:2024-08-04 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暴力现象愈发严重,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暴力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侵害其权益。这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构建网络暴力层级救济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2024年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净言”社会实践队在河北省涿州市开展采访活动,对双语学校小学宗老师进行采访,了解教师对网络暴力的一些看法。
网络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每个人必经的一环,从义务教育到终生学习,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更关乎社会的进步。而在网络时代,无论什么年级的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网络,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因此,现在的课堂教育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教书育人,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防止其受网络的毒害。
社会实践队成员结合前期会议研讨和调查问卷研究,拟定好采访提纲到老师家中进行采访。采访内容主要围绕如果老师发现自己的学生发生了网络暴力事件会如何去做;针对“净言”社会实践队网络暴力的救济模式提出相关意见;指出小学生可能会存在的网络暴力问题等等,希望能够从教师视角看到网络暴力救济模式的新思路。
宗老师指出,网络暴力救济主要针对事后救济,但是事前防范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学校这一块是必须抓住的:首先,学校应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网络暴力的危害,学会保护自己;同时,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使他们自觉抵制网络暴力。
针对事后救济问题,宗老师表示,当发现学生身处网络暴力事件中时,无论该学生是处于施暴方还是受害方,都一定会认真对待,立刻找同学谈心,并且及时与家长反映,注意双向管理。学校层面能够提供的,首先必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任何伤害包括网络暴力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于社会实践队队员提供的一些心理疗愈手段如艺术疗愈等,宗老师表示认可并表示可以与学校方面再商讨。采访最后,宗老师表示非常期待和欢迎社会实践队的成员能够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文明上网等主题的宣讲课,她相信,通过生动的讲解、互动的体验以及实际案例的分享,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法治思维,种下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种子。
网络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教育部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携手合作,从多个层面预防网络暴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在预防和应对网络暴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加强道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促进家校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网络暴力的能力。让网络空间充满阳光和温暖,让每一个网民都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美好,是“净言”社会实践队的目标,我们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应对网络暴力的工作格局,共同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缔结联盟聚合力,乡村教育谱新章
- 为探寻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建设的丽水路径、了解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建设的现状,丽水学院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建设团队在丽水九县市范围内
-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