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社会实践,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社会实践宣讲队回望古老而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深入挖掘上丝绸之路的璀璨文化,以传播者的角色扬起海丝文化的风帆,传承“丝路精神”,让这段跨越千年的历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7月13日,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宣讲队前往石狮市郑厝村对爱国侨领郑声党事迹展馆进行实地考察。郑厝村书记结合展馆内的图片和展品,首先向宣讲队队员们介绍了郑声党先生在少年时远渡重洋,艰苦奋斗;其次讲述了郑声党先生事业有成后,不忘祖国、情系桑梓的感人事迹。宣讲队队员们被郑声党先生的爱拼敢赢和爱国爱乡的精神所打动,更加深刻体会到郑声党先生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厚意。
深入了解郑声党先生的故事后,为了让更多人铭记郑声党先生热心公益、捐资办学的事迹,传承爱拼敢赢的创业精神与爱国爱乡的大爱精神,宣讲队队员将郑声党先生的事迹与对家乡的贡献汇聚成富有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宣讲稿。2024年7月18日,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宣讲队来到郑厝村城乡少年宫,进入课堂,对当地的学生进行宣讲,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郑声党先生对祖国和家乡无私奉献的精神,使郑声党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通过此次宣讲,希望青少年们能够以爱国侨领郑声党先生为榜样,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图为宣讲队于郑厝村城乡少年宫开展郑声党事迹宣讲 饶倬宁 摄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2024年7月19日上午,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宣讲队到坑东支教点进行簪花文化的进课堂活动。通过前期的学习和查找资料,宣讲队员们依次向学生们介绍簪花的文化起源、种类以及文化意义。其中,宣讲队员们仔细讲解了簪花的制作工艺,采用语言文字与簪花围实物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宣讲队员们进行课堂小互动,模拟簪花过程,并且邀请学生们上台体验并且为他们拍照。在宣讲簪花文化过程中,宣讲队员们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们的疑惑,让学生们更清晰地了解到簪花文化的历史价值,体验到簪花文化的文化魅力。
此次的簪花小课堂,不仅在技艺层面让学生们学习到簪花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剪裁;也在审美方面,通过接触和实践簪花的设计,培养对色彩形状,元素的搭配等等。支教点负责人也表示,通过此次的簪花课堂看到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交流与互动,该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机会,促进了人际交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图为宣讲队于坑东村开展簪花文化进课堂活动 饶倬宁 摄
“颂海丝之遗风,传文化之脉搏”,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宣讲队的行动指南。本次社会实践,宣讲队成员们将热情注入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承,通过自身的行动促进文化的传播,让海丝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往来的通道,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在不断宣讲的过程中,宣讲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文化赋予时代的魅力和精神,希望通过此次宣讲活动能够促进新时代青年携手并进,在丝绸之路的发展航道上,继续探索、学习、交流,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海丝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