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安徽学子三下乡:绿色心灵,文明同行

发布时间:2024-08-15     阅读: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815日电(通讯员 杨硕楠)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社区工作体验团实践队赴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矿内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和文明市民宣传活动,旨在推广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争做文明市民。这场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实践队员们体验到了服务社会的真谛。
 
活动在2024年6月24日正式启动,实践队员们携带着宣传册、分类垃圾桶和文明标语,穿梭于社区的大街小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对环保事业的热情。他们用心布置的宣传点很快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通过面对面的讲解、互动游戏和文明行为示范,队员们耐心地向居民传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倡导文明、礼貌的社交行为。
 
垃圾分类,这个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背后却蕴含着对资源的珍惜和对环境的负责。而文明市民的塑造,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基石。实践队员们深知,要想让这些理念深入人心,需要的是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宣导。
 
在宣传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居民对垃圾分类持支持态度,积极学习;有的则因为习惯难以改变而显得有些抵触。面对不同的态度,实践队员们始终保持着耐心和微笑,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讲述正确的分类方法可以如何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通过互动小游戏、现场模拟分类等形式,实践队使得宣传活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分类,家长们也受到启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习惯。社区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队员小杨回忆起活动中的一段经历,一位初开始对垃圾分类持怀疑态度的居民,在听完他们的讲解后,不仅自己开始认真分类,还主动帮助周围邻居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这位居民的转变,成为了推动整个社区环保行动的一个小小火种。
 
而文明市民的宣传也同样收获颇丰。在实践队员们的引导下,居民们开始自觉排队、减少噪音污染、文明养宠,这些改变虽小,却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和谐氛围。孩子们在文明礼仪的小课堂上学习,父母在身为榜样的实践中影响子女,文明的力量在无形中传递。
 
当然,并非所有的努力都会立即见到成效。活动初期,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和文明行为的接受度并不高,有人甚至直言这是“多此一举”。面对这样的质疑,实践队员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通过举实例、展示前后对比的方式,让居民看到了这些小小改变带来的巨大影响。时间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理解、接受,并加入到这场环保和文明的实践中。
 
活动的高潮在于一场由实践队员和居民共同策划的“绿色文明社区”展示活动。居民们带着自己分类的垃圾,现场进行分类操作,互相交流文明生活小妙招。孩子们兴奋地展示他们自制的文明标语,老人们则骄傲地讲述自家垃圾分类的“成果”。
 
在活动的尾声,实践队员们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感受和体会。他们谈到了遇到的挑战,也分享了由此带来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每一次的尝试和努力,都是对社区文明的一份贡献,每一份贡献都在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区环境添砖加瓦。
 
绿色心灵的萌芽,文明同行的力量,通过实践队的这次活动,在社区中悄然生长。这不仅是一次关于垃圾分类和文明市民的宣传活动,更是一次心与心的沟通,是对社区文化提升的有益探索,是对我们共同未来的美好憧憬。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也激发了更多市民的环保意识。实践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垃圾分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坚持。实践队的行动虽小,但正是这些小小的努力汇聚起来,才能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未来,这些热心的实践者们还将继续他们的绿色行动,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围绕环保与文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守护者和传播者。实践队员们用他们的真情实感和坚定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所点燃的,不仅仅是垃圾分类和文明行为的火花,更是社区居民心中那份为美好环境共同努力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员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图为实践队员向居民进行文明市民宣传

图为实践队员宣传活动前的准备会议
 
作者:杨硕楠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走进六朝博物馆,领略六朝文化风采
  • 走进六朝博物馆,领略六朝文化风采
  • 为了近距离领略六朝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青年学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走进六朝博物馆,领略六
  • 08-15
  • 关于皖南新四军旧址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