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2级大学生走访汉绣博物馆,采访大师心声,体验汉绣精髓。
近日,华农外国语学院22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武汉汉绣博物馆,开启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深入了解了汉绣这一古老的技艺,还通过亲身体验和与汉绣传承人面对面的交流,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博物馆中,我们有幸采访了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任炜大师。作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任炜自1986年起便跟随父亲任本荣学习刺绣,至今已掌握并精通汉绣的整套工艺流程。她的刺绣作品多次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其中作品「五福献寿」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其他多幅作品也获得百花奖铜奖。她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任炜回顾了汉绣的悠久历史,提到汉绣以湖北地方元素为主,风格独具,色彩浓烈,图案注重装饰性,深刻反映了湖北人民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她还讲述了自己与父亲花费多年时间恢复汉绣工艺的经历,并介绍了近年来汉绣文化复兴的成就。
在大师的指导下,我们还亲身体验了汉绣的制作过程。工作室的老师们详细讲解了汉绣的基本针法,尤其是套针这一技巧的要领。套针通过不同长度和角度的针法层层叠加,形成色彩丰富、过渡自然的图案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套针绣制简易的“龙”图案,虽然只是初次尝试,但大家都全神贯注、细心操作,力求还原汉绣的独特韵味。实践结束时,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体验不仅让他们学习了一门传统技艺,更让我们对汉绣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任炜大师对汉绣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表示,汉绣经历了历史的挫折,但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汉绣的传承中来。特别是一些残疾学生,他们在学习汉绣过程中表现出的专注和坚持,为汉绣的未来增添了新的希望。她相信,汉绣在新时代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与非遗文化的亲密接触,大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