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安徽省博物馆举办“安徽历史文化展”。展览共分八个单元,选取了近60件/套文物,以安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代表性器物为线索,全面反映了安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展览将于7月11日起在安徽博物馆一楼西厅向公众免费开放。
- :“徽之美”
本单元以“徽”字为线索,选取了大量与徽文化相关的文物,反映了徽州的历史与文化。“徽”字由“土”和“木”组成,意思是徽州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总结和改进,创造出了独特的徽文化。皖南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江淮地区,这一时期的徽州地区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方。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徽州地区已有“无徽不成市”之说。由于地处皖南山区,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但正是这种贫瘠环境中的生存智慧和不断创新,使徽州人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此单元中展出的文物有: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墨庄抄》、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天禄琳琅藏书》等。
- :“华夏之光”
在安徽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数量众多,这些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的文物,反映了安徽地区早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安徽地区陆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存,包括安徽屯溪、合肥、六安等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以及安徽芜湖、铜陵、宣州等地出土的重要文物。本单元展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两个代表性遗址出土的玉器,其中大汶口文化玉器中有部分器物是首次在安徽境内发现。
- :“中华之魂”
安徽出土的文物,最早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安徽博物馆共展出了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石磨棒,战国时期的陶纺轮、陶网坠,春秋时期的铜鼓风管,以及汉代的铜镜等文物。这一单元讲述了安徽历史上重要文化现象和标志性事件。
- :“淮扬风采”
淮扬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淮扬菜为基础,兼收苏、皖、闽、赣菜之长而形成的一个多元烹饪体系。淮扬菜起源于江淮之间,由苏、锡、常、皖等地的部分名厨创制而成,具有鲜明的江淮地方特色。“淮扬风采”单元主要展示了安徽部分地区出土的淮扬菜文物,如马承源墓出土的金箔壶,陈子龙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等。
其中,金箔壶是中国首次发现的金箔文物,其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金代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的发达和高超水平。陈子龙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发现中年代最早、制作最精、保存最好的玉衣之一。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安徽省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安徽布衣商人李祖熙的一件银质烟袋锅。
- :“江淮英豪”
本单元以安徽古代历史人物为主线,以历代名将的功绩为题材,介绍了孙武、周瑜、黄盖、程普、王翦等著名的将领,以及戚继光、曾国藩等著名的政治家。在安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们在抗击外敌入侵、保卫中原统一和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