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红”马甲理论普及宣讲团深入南盟社区,开展红色精神宣讲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8     阅读:
大学生网报洛阳8月18日电(通讯员 孙佳伦)为了更好地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红”马甲理论普及宣讲团深入南盟社区,向群众宣讲红色精神,充分运用红色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延安精神
6月25、27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红”马甲理论普及宣讲团走进南盟社区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践重心,向社区群众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孙佳伦宣讲延安精神。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孙佳伦供图
 
图为宣讲团成员孙佳伦讲述延安精神。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孙佳伦供图
团队成员孙佳伦以菜单式宣讲的形式讲解了延安时期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在宣讲过程中,听众积极提出问题、分享看法,促进宣讲团成员与听众的互动交流,增强宣讲效果。
 
图为宣讲团成员进行延安精神朗诵。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孙佳伦供图
宣讲团成员通过朗诵《七律•长征》、《延安颂》等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延安精神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长征路上,不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延安精神都将引领新时代青年奋力前行。社区群众表示对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雷锋精神
7月20日,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红”马甲理论普及宣讲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入南盟社区,用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讲述雷锋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代赞赞宣讲雷锋精神。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孙佳伦供图
团队成员代赞赞以精心准备的PPT为载体,结合详尽的历史资料,向社区群众阐释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她仔细梳理了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了其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展现了雷锋精神的崇高性和先进性。在阐述过程中,代赞赞呼吁全体人员应共同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重任,将雷锋精神作为行动指南,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
为了更好的向广大群众普及“两弹一星”精神,7月23、24日,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红”马甲理论普及宣讲团走入南盟社区,用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讲述“两弹一星”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王瑞哲宣讲“两弹一星”精神。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孙佳伦供图
 
图为宣讲团成员宫师伟讲述“两弹一星”精神。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孙佳伦供图
团队成员王瑞哲、宫师伟以饱满的热情为群众详尽地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通过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详细阐述“两弹一星”艰难的研制历程。接着,他们深入解析“两弹一星”精神在坚定信念、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等方面的核心内涵,强调这些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此外,宣讲会还设置了互动环节,鼓励现场观众提问和分享自己的感受与理解。王瑞哲针对群众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增进了大家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最后,王瑞哲做了总结发言,重申了“两弹一星”精神对国家安全、科技创新以及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鼓励群众将这一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本次的宣讲中,通过王瑞哲的激情演讲和与观众的互动,大家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井冈山精神
7月25日,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红”马甲理论普及宣讲团深入南盟社区,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了一场盛大且富有意义的井冈山精神宣讲活动。
 
图为宣讲团成员索明媛讲述井冈山精神。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孙佳伦供图
团队成员索明媛不仅回顾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还深入剖析了井冈山精神的伟大意义。他们强调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有力武器。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史料,团队成员们生动地展示了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实践和深远影响。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孙佳伦供图
踏上历史的步道,重温红色精神,“红”马甲理论普及宣讲团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红色文化符号,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大众。今后,宣讲团将开展多种类型的宣讲活动,让红色基因为青春注入浩然正气,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郭铖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传承红色薪火,追忆革命情怀
  • 为感受“不畏牺牲、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四保临江革命精神,了解四保临江战役历程,7月25日,中国矿业大学“溯源薪火逐梦队”暑期实
  • 08-18
  • 青春筑梦田野间
  • 青春筑梦田野间
  • 浙江农林大学“放‘已’归岭”大学生暑期社会团队的负责人,带领着一群怀揣梦想的大学生,踏着青春的节拍,走进了被誉为“两山”理论发
  • 08-18
  • 百年恰风华,红色正青春
  • 梨梨原上“潮”,科技助力阿坝州高原梨产业振兴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