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北京古都文化
古都文化是历史上一个王朝或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北京是辽、金、元、明、清等王朝文化荟萃之地。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使得北京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团队介绍
文脉赓续队共八人,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出于对北京古都文化的热爱,决定结合实践、参观、采访、问卷等形式对于北京古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进行深入挖掘和了解,领略首都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实践计划
本次实践我们选取了以下具有朝代特色的景点以及场馆进行参观学习,探索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和文化,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第一站,我们率先来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首都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馆内共七层,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等展厅。基本陈列包括《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和《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两部分。专题陈列首都博物馆在不同的展厅还设有各种专题陈列,包括有:《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等等,这些展览陈列,是对北京文化展现的补充。
参观首都博物馆不是为了重点关注某一朝代,而是能够了解到北京三千年古城、八百年都城的城市发展史,以及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首先形成对于北京这座古都的整体印象,这也是我们把首都博物馆设置为第一站的用意与目的。

第二站——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6年),至1420年完工,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故宫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除极具特色的建筑群外,故宫还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书画、陶瓷、玉器、金银器等。
如今故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本次我们前往故宫,对于文物和其中的文物修复单位进行了重点参观,体会到了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魅力,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第三站——大运河。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是世界上开凿最早也是最长的人工运河,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地处大运河的北端,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厚重的运河文化和千年的漕运史为通州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存和美景佳谈。千百年来,天地灵气独钟运河,通州盛景闻名天下。
“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就是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秀丽景色映入眼帘,带来舒适惬意,向我们印证“20分钟公园效应”的有效性;富含漕运元素的漕运码头以及仿古灯塔诉说着曾经的漕运故事;与此同时,探寻中与当地人的萍水相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和蔼可爱、拍照技术在线的爷爷奶奶,热情爽朗地为我们详细指路的钓鱼大爷、二胡大爷、保安大爷等等,都在传达当地的风土人情。风土人情是文化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

第四站——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明长城中最著名且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它始建于明朝,作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素有“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的美誉。自1958年起对外开放以来,八达岭长城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1987年,八达岭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
长城蜿蜒曲折,随着山势起伏,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群山之间。从长城上眺望四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站在八达岭长城之上,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在游览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人为破坏的痕迹,比如乱涂乱画的现象。这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此次的游览八达岭长城,让我们在赞叹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同时,也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五站——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的龙骨山,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一个典型的洞穴堆积,分为13层。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北京猿人化石、10多万件石器、各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该遗址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丰富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
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一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化和历史的穿越之旅。遗址所在地龙骨山清水秀,树木葱郁,小溪潺潺,置身其中有着十分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感受到几十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生活的原始气息。除了被遗址保护工作者们不断修复保存的原始生活遗迹和陈列在博物馆中丰富的文物和模型外,遗址内大量与科技相结合的项目也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模拟考古或是VR狩猎、采集等的体验,都让我们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考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六站——卢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连拱桥。它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成于1192年,至今已有830余年的历史。中国抗日军队在此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卢沟桥因此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遗址,也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卢沟桥的特色在于其桥上的石狮子,数量众多且形态各异。据统计,桥上共有501只石狮子,这些狮子历经金、元、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修补,保留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成为了一座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这次,我们也踏上了这座充满历史感的桥梁,深刻感受到了卢沟桥背后的伟大意义。卢沟桥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勇敢、团结、担当、奉献等内涵。参观卢沟桥,让我深感历史的沉重。站在桥头,仿佛能听到事变发生时的枪炮声,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为祖国的辉煌历史感到自豪,更为那些为国家民族付出生命的英雄们感到敬仰。此次参观,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卢沟桥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七站——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位于繁华的朝阳门外大街,始建于元代延佑六年(1319),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的东岳庙为国家祀典之所,民间祭祀活动更为盛大,成为具有丰厚底蕴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心,故修复后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每逢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该馆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北京民俗博物馆是了解北京、认识北京的窗口。
进入博物馆,展厅根据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展开,从古老的农具、家居用品,到精美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北京市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次参观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北京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一站——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分为海淀和朝阳两段,全长9公里,集历史遗迹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休闲游览于一体。元大都遗址作为北京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实物遗存,是研究北京城址变迁的重要实迹,对于北京市文化历史的探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遗址于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绵延的夯土城墙遗迹。这些城墙,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不倒,我们沿着城墙漫步,感受着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古代文明的敬畏之情。这次游览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有着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作为北京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无疑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活力。

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精彩还远不止于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实践,为大家提供一些游览北京的灵感,激发更多人对于北京古都文化的关注。希望更多人来到北京能够抛却所谓“网红”打卡地的限制,去到更多文化景点和场馆,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