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革命圣地,传承红色精神
为了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2024年8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铸魂弘梦,红色传承”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杨柳雪村,共同感悟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

杨柳雪村地势低洼,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决口,导致该地区非旱即涝,土地盐碱化严重,春天时土地上的盐碱看起来像白花花的雪,因此得名“杨柳雪”。然而,这个名字背后却隐藏着村民们的艰辛与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杨柳雪人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他们战天斗地,在盐碱地上实现了粮棉双高产、双贡献。上世纪70年代,杨柳雪村因其卓越的农业成就而备受瞩目,周恩来总理三次接见杨柳雪村代表,并亲自将该村树为“棉区的一面红旗”。这是对杨柳雪村在农业生产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高度肯定。杨柳雪村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为了治理盐碱地,村民们从1963年开始筑渠挖沟,经过连续六年的苦干,终于建成了引水沟和灌溉渠,成功地将黄河水引入村庄,大大减轻了盐碱灾害。此外,杨柳雪村还是农业技术应用的先锋,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棉花品种和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杨柳雪村不仅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还积极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动力引擎。近年来,杨柳雪村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红色研学”的产业格局,建设了红色基因棉花科技示范基地等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杨柳雪村还注重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将昔日的盐碱地变为生态绿洲。杨柳雪革命老区是一个充满奋斗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地方。它见证了杨柳雪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战天斗地的历程,也展示了新时代下杨柳雪村在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新成就。这个曾经贫瘠的盐碱地如今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乡村振兴典范。
杨柳雪村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勇于探索,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对科技进步的渴望和追求,也为我们今天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杨柳雪村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中,通过红色旅游、研学教育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革命历史,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文化自信和传承,对于培养新时代公民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在杨柳雪革命老区,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毛厚霖
队伍:“铸魂弘梦,红色传承”实践队
指导老师:刘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