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和宣传家乡特色文化,讲好家乡生动故事,我选择“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作为这次社会实践的地点。因为我觉得,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了解及弘扬优秀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加强自己对那段革命艰苦岁月的了解。
靖江是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帆”升起的地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集结北岸,西起湖口,东至靖江,拉开了千里渡江战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在靖江境内5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上,利用数千只木帆船和大量木排、竹筏等工具冒着敌人的炮火横渡长江。靖江作为渡江战役的东桥头堡,所以被誉为“东线第一帆”。
“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北起沿江公路,南至长江堤外涂,位于小桥港和新小桥港口两条河之间。通过介绍,我知晓了它是从历史的视角描绘渡江战役的,整个公园如同一个博物馆,着重选择了战役打响瞬间“千帆过江”的历史场景:二十面高10米的艺术船帆,沿着长江横向展开陈列,构建成千帆过江广场,具有强烈的诗句冲击力;一组组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雕塑,再现了几十年前历史现场的气势与魄力。行走期间,我仿佛看到了那纷飞的战火、弥漫的硝烟,听见了那隆隆的炮声与同仇敌忾的厮杀呐喊……看到英勇的靖江人民支援前线,数千帆船在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前赴后继……
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当时仅有37万人口的靖江,在渡江战役准备和实施期间,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七十多年前党中央的一声号令,为保证20万突击部队和20万后续部队渡江工作,靖江十二万人民直接参加支前,6000名工随军渡江。当时正值春荒的靖江,在短短3个月内,筹备粮食300万斤、草料950万斤、修筑道路350多里、建设桥梁90余座……公园内的一组组雕塑,似在娓娓诉说着勤劳英勇的靖江人民在这段峥嵘岁月中,一段可歌、可泣、可敬的支前故事。他们前拉后推,有的肩挑,沿着乡村小道将战斗物资送往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这个再次诠释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在这座纪念公园里,除了有许多解放军训练和战斗的雕塑还原,还建了一座小型纪念馆。馆内运用地图、播放纪录片、文字照片、历史物件等还原历史,讲述历史,展示靖江人民支前筑桥铺路等感人事迹。而当年所筑的支前路也是靖江农村公路的雏形,孕育了如今靖江“聚沙成洲,奋发超越”的拼搏精神和“人心齐,士弘毅,敢争先”的奋斗品格。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不仅隔空看到了73年前百万雄师过长江的雄伟作战长江的场景,宣传好家乡特色文化,而且再一次感悟到了解放军和靖江人民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强度长江的伟大精神,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