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西安理工大学青春社区行

发布时间:2024-08-29     阅读:
  高校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服务热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深入社区乡村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青年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为此,西安理工大学青春社区行社会实践队师生深入多个社区进行调研。
实践队由一名指导和带队老师,六名学生组成,着力于高校青年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调查研究,实践队自7月4日开始,陆续走访了西安市个社区进行调研,了解各社区的基本情况、开展的工作内容、社区惠民措施,以及社区对于青年志愿者的需求。本次社会实践还为未来学校与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合作进行了初步对接,和社区工作人员交流了合作意向。
  第一程,实践队来到了长乐西路街道电建社区。电建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西迁社区,大部分居民都是当年西迁的老一辈或者是他们的后代。经过双方的交流沟通,我们了解了电建社区的发展史,同时也有一些当下面临的问题,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人员不够,按照相关规定表明,“大学生村官”本应是5000人对15人,但是电建社区则面临着5000人对9人,这大大加重了公务人员的任务。在最后的对接项目中,社区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希望有更多高校青年能够进入社区,推进社区青少年辅导工作。
  第二程,实践队走进解放门街道尚平社区。尚平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提出资源下沉,服务进门等政策,在每月五号进行“爱在五号”便民公益集市,宣传有关于消防安全等相关知识;开展“尚享学堂”,进行红色知识,安全知识的宣传;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建设养老服务站,有理疗,医养,助餐等服务。同时,针对社区青年,以线上维系为主,关注青年的思想动态。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社区的一些工作难点,例如工作人员少,进行相关政策宣传以及开展工作时人员不足,社区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高校青年参与进社区日常工作中,缓解社区工作压力。
  第三程,实践队走进了自强路街道向荣社区。向荣社区是一个大型的老旧社区,目前成功打造品牌“邻里亭”,拥有一座街道级的养老服务中心,目前较为成熟并已投入使用。社区非常重视非遗文化宣传,包括非遗的宋茶,文房四宝等,还有慈善幸福家园。针对“一老一小”的问题,社区提出了嵌入式服务,包括体育、文化、日常照顾等各个方面。在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后,我们大致了解到,社区更希望高校青年能提供一些拥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来给社区内老人进行一些反诈、健康、科普等知识分享,并扩展社区非遗小课堂内容。
  第四程,实践队走进太华路街道纱厂东街社区进行调研。纱厂东街社区是一个由铁路小区逐渐完善的综合型老社区,植被丰富,老人小孩较多。社区现打造品牌“巷里情”,推出了“银发守护”“陇海少年”两个项目,并建立“饭大爷”社区食堂,以优惠价格为老年和儿童提供餐饮。同时,社区与一些社会组织签约,进行定期体检等活动,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该社区更希望高校青年能够为社区角落美化、社区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并且帮助社区丰富青少年兴趣课堂,为老年人歌舞团提供一定排练指导。
  第五程,实践队走进韩森寨街道华清学府城社区,该社区是一个常住人口达30000人左右的综合大型社区。社区结构复杂,由警、区、小三方互动,警社共治。居民结构呈年轻态,工作重点偏向于青少年教育辅导和社区居民再就业方面,并成功搭建“妈妈联盟”“文博联盟”等便民平台,打造“非遗之家”特色品牌,工作成果显著。在于工作人员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社区对高校青年群体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社区外观微更新、非遗课堂宣讲、青少年科技文化体验等方面,并且社区也希望能与高校搭建实习平台,输送更多青年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第六程,实践队走进长乐中路街道万年社区,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网格员把坐等群众上门办理业务的模式改为“三去三改”,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区治理水平。并且社区建立“全新全驿”小哥驿站、“博约行”专属网格工作站、社区暖心警务会客厅等便民服务。年初设立“民生十件实事”,有规划的开展工作;在宣传面,建设党建品牌,开展"乐衷公益一万年”公益互助活动。社区网格员希望高校青年可以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方案,大学生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在文娱,医疗等方面服务老年人。
  第七程,实践队进入胡家庙街道西电设社区走访调研。西电设社区与西电设计院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社区具有浓厚的社区文化--西迁文化,实践队员们进入社区便能看到广场上的西迁文牌,反映了老一辈实干家的革命精神和自我奉献精神,同时也激励后辈为祖国西部建设提供中坚力量。社区老年人较多,在精神需求上有所或缺。社区书记表示希望高校能将心理资源链接到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服务和精神陪伴,高校学生也能在与老年人的交流中获得工作经验和启示,为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
  第八程,实践队走进胡家庙街道唐韵社区调研。社区外来人口居多,目前共18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量较大,且对孩童的托管需求较大。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社区开设的早教课堂、绘本剧和剧本秀排练场地,并向队员们介绍社区开展的一系列惠民服务。随后,工作人员和队员们在会议桌上深入交谈,探讨了社区目前最大的需求和对青年人如何参与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并探讨了社区希望与高校开展哪些方面的合作。
  第九程,实践队走进西一路街道广场社区。广场社区居民分布较杂,外省居民较多,为让居民能更好的有社区归属感,广场社区结合陕西地域文化,推出了“一碗面”这一活动,同时,该活动实行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可免费吃一次的政策,在文化宣传的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了养老服务。此外,社区对志愿活动也是颇为重视,也在志愿汇上进行了发布,进行志愿服务体系化,开设社区志愿者协会,保障志愿者的相关权益,在社区各个角落,基本都能看到穿着志愿服务衣服的志愿者,这已经成为了广场社区的一大特色。交流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们分享了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并表达了希望吸引更多高校青年走进社区,丰富老年居民的文娱活动,为老人们创造更多精神价值。
社区走访结束后,队员们认真整理了实践过程中得到的所有资料和问卷数据。基于对高校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路径的调研,实践队员们不仅了解到了不同社区的社区特点和工作特色,也了解到了社区基本的工作模式,学习到很多来自社区工作者亲身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同时,也总结出了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需求最大的几个方面,包括:社区微规划、微治理、社区文化宣传、青少年兴趣教育辅导、老年人科普宣传和日常关照等方面。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视域下,高校青年参与城市社区治 理不仅可以为城市社区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与发展,提高治理效能和水平;还可以为高校青年提供锻炼和成长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融入。实践队员着力于不同社区对于高校青年的不同需求,综合分析并总结出高校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最普遍适用的路径,也为针对具有不同特色的社区提供高校青年特色志愿服务提供了新思路,以此促进高校青年走进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更好地丰富自身经验和创造社会价值。
 









 
作者:李震 张昊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巢湖学子访泾县,新四军魂映“红”篇
  • 巢院学子瞻陵园,皖南事变祭“英”魂——缅怀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 巢院学子探泾县,宣纸文化续“泾”缘
  • 巢院学子探川藏,泾县文旅谱“泾”章
  • 巢院学子踏泾途,泾韵游踪探茶趣
  • 泾县茶韵探秘行,巢湖学子“泾彩情”
  • 启程新征程,深入乡村振兴
  • 启程新征程,深入乡村振兴
  •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泾县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促进青年挺膺担当的社会实践责任感。7月12日清晨,巢湖学院赴宣城市泾县“泾韵游踪,泾彩文
  • 09-14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