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社会实践|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走进仙林街道光启路社区

发布时间:2025-01-23     阅读:
社会实践|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走进仙林街道光启路社区

文化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科技兴趣,1月18-19日,“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走进仙林街道光启路社区为社区儿童开展了两场传统文化与现代编程技术融合式体验活动,让社区儿童在体验传统艺术的同时,领略到编程带来的逻辑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一、童心绘脸谱,妙笔传国粹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为社区儿童们讲解了京剧脸谱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他们尝试着用画笔勾画出色彩鲜艳的京剧脸谱,感受到每一种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浓郁的红、绿、黑、黄等色彩交织在纸面上,呈现出京剧人物的精神风貌,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到非遗文化的深远内涵。
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志愿者们耐心讲解了简单的编程语言和图形编程软件,带领社区儿童逐步学习如何用代码为自己的脸谱增添动画效果、实现动态变化,让他们感受到了编程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科技与艺术的无限想象。
 

二、漆韵启童趣,匠心绘新篇
志愿者们首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漆扇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孩子们了解了不同的漆扇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寓意,例如荷花、竹叶等元素所象征的吉祥与和谐。在志愿者的悉心、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将画漆滴入水中,再将漆扇浸入水中后取出,创作出一面面独一无二、充满个性的漆扇作品。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社区儿童利用编程软件Scratch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个性化的漆扇图案,并利用编程技术进行展示和动画效果制作。每一位孩子的作品都充满了创意与个性,现场氛围温馨而充满活力。

本次实践活动将传统与科技相结合,让社区儿童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科技与创作的兴趣。社区家长们也纷纷表示,通过这样富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艺术,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编程世界的魅力。未来,“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将继续致力于为社区儿童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e+”多维课程,让更多社区儿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作者:“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    来源: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文化传承源远流长,非遗经典恒久流传
  • 运动器材焕新颜,守护居民安全
  • 青春逐梦非遗路,星火传承绽芳华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与
  • 02-06
  • 从红色热土到文化乡村·青春脚步丈量中华文明
  • 青春续华韵 非遗承锦章
  • 青春续华韵 非遗承锦章
  • 为明确传承使命,细化传承计划,守护传播春节非遗文化,助力加速推动春节文化繁荣发展,坚守中华民族文化根基。2025年1月18日,曲阜师
  • 02-06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