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舌尖上的中原万象

发布时间:2025-02-08     阅读: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是满足生存需求的基本活动,更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为深入了解河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曲阜师范大学“守文化本真,赴传承之路”实践队队员于2月1日来到河南进行关于河南饮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亲身体验,揭开了河南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
一、味蕾初触:豫菜的醇厚韵味
实践的第一站,我来到了郑州的一家老字号豫菜馆。踏入店内,浓郁的传统气息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装饰、热情朴实的服务,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旧时光。
在与大厨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豫菜作为中国传统菜系之一,有着“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特点。豫菜讲究选料精良,烹饪技法丰富多样,包括扒、烧、炸、熘、爆、炒等。大厨还向我介绍了几道经典的豫菜,如鲤鱼焙面、汴京烤鸭、灌汤包等。每一道菜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故事,承载着河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豫菜的制作过程,我有幸走进了厨房,目睹了鲤鱼焙面的制作。只见大厨熟练地将鲤鱼处理干净,在鱼身上划上几刀,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随后,将精心熬制的汤汁浇在鱼身上,再配上细如发丝的龙须面。这道菜不仅色香味俱佳,更体现了豫菜“一物两吃”的独特创意。

二、街头寻味:小吃的烟火温情
除了精致的豫菜,河南的街头小吃也同样令人陶醉。在开封的鼓楼夜市,我被琳琅满目的小吃摊位所吸引。烤羊肉串、炒凉粉、杏仁茶、胡辣汤……各种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我首先品尝了一碗胡辣汤。热辣鲜香的汤汁,搭配上软糯的面筋和鲜嫩的牛肉,一口下去,全身都暖了起来。据摊主介绍,胡辣汤是河南人早餐的最爱之一,它不仅味道独特,还具有驱寒暖胃的功效。每天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开启了河南人充满活力的一天。
在夜市上,我还遇到了一位制作糖画的民间艺人。他熟练地用勺子舀起融化的糖液,在石板上飞快地勾勒出各种造型,十二生肖、花鸟鱼虫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糖画便呈现在我眼前。品尝着香甜的糖画,我感受到了河南民间艺术与饮食文化的完美融合。

三、文化深探:饮食背后的精神内核
随着实践的深入,我愈发明白河南饮食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生动载体。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场所,这一特点在饮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豫菜融合了南北菜系的优点,既有北方菜的大气豪爽,又有南方菜的精致细腻;小吃也兼具各地特色,反映出河南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同时,河南饮食文化中也蕴含着河南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品质。从食材的挑选、准备,到烹饪过程中的精心制作,每一道美食都凝聚着河南人民的心血。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无论是餐厅服务员还是小吃摊主,都热情地介绍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让我深刻感受到河南人的热情与真诚。
通过这次关于河南饮食文化的社会实践,我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河南美食,更深入了解了河南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底蕴。河南饮食文化是中原大地的瑰宝,它承载着河南人民的记忆和情感,也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和传承河南饮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美食,感受河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撰稿人:席家彧
实践队:“守文化本真,赴传承之路”实践队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严抓森林防火工作,筑牢新农村绿色屏障
  • 关爱老人温暖相伴
  • 关爱老人温暖相伴
  • 为更好地践行“关爱老人,温暖相伴”志愿服务活动精神,2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青心逐梦,倾力乡见”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济宁市嘉
  • 02-08
  • 关爱老人温暖相伴
  • 关爱老人温暖相伴
  • 为更好地践行“关爱老人,温暖相伴”志愿服务活动精神,2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青心逐梦,倾力乡见”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济宁市嘉
  • 02-08
  • 刻纸铸龙承古韵,实践传灯启新途——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寻汀非遗实践队纪实
  • 溯源鱼灯民俗史,传承华夏技艺情
  • 溯源鱼灯民俗史,传承华夏技艺情
  • “鱼灯探源,雒韵兴扬”实践团队为溯源鱼灯民俗历史、传承华夏技艺情怀开启文化探寻之旅。他们查阅资料了解鱼灯从祭祀用品到节日符号的
  • 02-08
  • 工程梦想,筑梦未来
  • 工程梦想,筑梦未来
  • 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文灏同学赴徐州五中高三(7)班进行招生宣讲。
  • 02-08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