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西南大学“育见·綦江”实践队寓教于乐 为打通镇儿童筑牢自我保护防线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2025年7月7日上午,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大石壁社区活动室内气氛热烈,欢笑与思考交织。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此为约30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我们的身体”儿童自我保护主题教育课。实践队员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自我认知与安全防护的种子。课程摒弃说教,以游戏化学习贯穿始终。通过“协作体验”将课堂推向高潮。
  
  “神秘触摸”猜猜看
  蒙眼猜物环节,当小挑战者因未知触感而迟疑时,台下的小观众们化身“智囊团”,积极提示、热情鼓励,现场氛围温暖而活跃。
  
  (实践队员开展“神秘触摸”活动)
  “团队力量”大比拼
  在“合作吹气球”和“非手部传球”竞赛中,孩子们热情高涨。他们分组协作,或鼓起腮帮奋力吹气,或用下巴、肩膀灵巧传递,每一次尝试都全力以赴,每一轮结束后都积极总结经验,为队友“传授秘籍”,充分展现了团队精神和身体协调的智慧。
  
  (小朋友们合作吹气球)
  科学引导,正视成长差异
  进入“身体部位差异”环节,面对第一性征的讲解,孩子们初显羞涩。但在主讲实践队员温和而坚定的鼓励下,大家逐渐放下顾虑,开始勇敢地跟读科学名称,理解男女身体构造的自然差异。第二性征变化的图文介绍,则让孩子们对未来的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建立了对身体多样性应有的尊重。
  
  情景演练,赋能安全守护
  “怎样保护身体的小秘密”是课程核心。实践队员引导孩子们:
  1.明确边界:通过讨论共同界定隐私部位,强化“身体自主权”意识。
  2.技能武装:模拟不同风险场景,重点演练了“大声清晰拒绝”、“果断求助”、“观察环境、编造理由巧妙脱身”等实用技巧,并强调“生命安全高于财物”。
  3.网络警示:提醒孩子们不随意向网友发送隐私照片,遭遇不适及时举报。
  4.应急要点:口诀化总结“遇险情,记特征(身高、衣着、习惯),保安全,速求助”,确保关键信息入脑入心。
  
  (小朋友们认真听课)
  社区赞誉,实践扎根乡土
  活动尾声,孩子们在实践队员带领下齐声诵读守护宣言:“热爱自己,尊重身体!敢于拒绝,安全成长!”整齐响亮的声音传递出成长的信心。大石壁社区负责人侯女士对课程给予高度评价:“西南大学实践队的课程设计得非常用心,形式新颖活泼,内容又非常实用。尤其是用游戏化解敏感话题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牢牢记住了保护自己的关键知识,效果非常好!”
  
  (实践队与社区小朋友们合影)
  深耕綦江,助力童梦花开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社会实践队本次“自我保护主题教育”由教育学部教育学专业背景的队员精心设计,旨在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坚实的“安全伞”。带队教师李清老师表示,团队接下来几天还将在綦江开展更多关爱服务与调研,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毛琳    来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橘徕服兮实践队7月8日建平社区支教新闻稿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