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不朽根脉,探寻红色发展之旅

  习主席说过:“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为了响应国家近些年来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号召,“挖掘红色不朽根脉,探寻红色发展之旅”小队来到了江苏省常熟市的沙家滨革命历史纪念馆,追寻革命足迹,缅怀革命先辈。
 
  回首峥嵘岁月,缅怀革命英烈
 
  在纪念馆中,实践小队采访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了沙家滨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历史由来。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当时叫“沙家浜革命传统陈列室”,主要展出一些革命文物,有老战士捐赠的手枪、大众报、《江南》半月刊、军用水壶等;有从民间征集到的铁筛、榔头、铁墩、风箱等原来修枪所工具;有普通老百姓捐赠出来的蚊帐、藤椅、棉胎等。1988年6月改建为“沙家浜革命展览馆”。1991年命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陈列分为五个部分,有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及23幅首长题词。2001年迁建到沙家浜景区,更名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同年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主要展示了沙家浜的革命历史、新四军在这里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战斗历程、后方医院伤病员养伤的情况、京剧《沙家浜》的诞生历程和沙家浜部队的发展历史等情况。2008年7月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实行免费开放。2009年获得“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硝烟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革命英烈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精神永垂不朽。在迈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如何传承与发展红色精神、红色文化成为了一个难题。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实践小队,国家近几年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越来越重视,不仅仅是增加了对纪念馆的财政拨款,还鼓励纪念馆以更加贴近青年人的方式去宣传和弘扬革命精神。在纪念馆随处可见数字化媒体宣传的身影,参观者不仅可以在新媒体平台看到沙家浜革命先辈的生平介绍、主要事迹,甚至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全景地图,在线上身临其境的体验革命先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创伟大事业的征程。同时,工作人员也告诉笔者,下一步纪念馆还考虑通过拍摄短视频和纪录片的形式展现沙家浜的革命历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感悟红色文化。
 
 铭记革命历史,共创美好未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沙家浜革命烈士用自己的一生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只有将革命精神的内核包裹上时代的外衣,才能让红色精神不褪色。“百折不挠”精神放在革命年代体现为为了胜利而顽强拼搏奋进,放在今天则可以延伸为执著坚守、精进拼搏的“工匠精神”。“无私奉献”在烽火年代可以体现为白求恩坚守岗位用手术刀捍卫士兵的生命线,放在当下则融合成人民解放军攻坚克难、抗洪救灾的大无畏精神。当代青年应当继续挑起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的担子,赋予红色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主动学习、不忘初心,扛起传承红色精神的旗帜,始终牢记党的重托,用青春谱写历史新篇。
时间:2022-09-21 作者:吕善斌 来源:参观纪念馆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金寨县金冲村:青山绿水炊烟起,爱心助餐暖人心
  • 南财学子三下乡:老年助餐新风向
  • 数字经济学院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 医路青心,共筑健康
  • 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
  • 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
  •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珠流璧转。疫情已存数年,尤未尽除。今“亿衣医疫”团队河北唐山分队走访社区之中,明疫情期间居民生活状态,知隔
  • 09-18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