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安全环保 共创美好家园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感悟与收获

八月的盛夏,蝉意正浓,穿过蜿蜒的山路,走进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陶铸同志的家乡湖南省祁阳市潘市镇陶家湾村。只见山林峰峦叠翠,满目翠绿;山间隐隐冒出炊烟几缕,俨然世外桃源。我们的团队来到了这个红色小镇,领略伟大革命精神,开展安全与环保宣传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近一周的走访调查,每一位成员都在活动中受益匪浅。
筑牢安全屏障,严防暑期溺水

经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统计,我国每年溺亡的未成年人超过2万名。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家庭的痛彻心扉。炎炎夏日,尽管社区与学习不断加强防溺水教育与宣传,溺水事件仍然时有发生,部分村民明知下水库游泳的行为十分危险,却存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熟悉水性,于是罔顾劝阻下水库游泳。据观察与了解,村中存在个别安全意识欠缺的青少年,时常结伴在陌生水域游泳,防溺水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如何避免悲剧上演?我们发现水库等水域缺少安全提示及监控、护栏等防护设施。然而,将所有河湖水塘边缘都安装防护设施、派人巡逻,可行性有待斟酌。通过团队成员讨论,我们还发现有些防范溺水的误区需要规避,例如即使有成年人在场,或是在相对安全的泳池游泳,也不能掉以轻心。有时溺水者因为窒息,根本来不及呼救。又如游泳圈、塑料吹气玩具只是暂时浮在水面上的辅助工具,一旦漏气或没被抓住,则可能酿成溺水事件。归根结底,预防未成年人溺水最重要的还是抓牢安全教育。经过了漫长的讨论与求证,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提高未成年人对危险的辨别能力,教给他们自救的有效方法;第二、教村民如何正确进行溺水施救;第三、联合社会、家庭、学校三方携手共管青少年防溺水教育。要以通过构建“社会、家庭、学校”携手共管的全社会安全教育网络,学校老师切实加强与家长、社区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组织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预防暑假学生溺水死亡事故的发生。

参观伟人故居,学习松树品格

陶铸同志在《松树的品格》一文中说到:“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陶铸同志的故居坐落在山腰上,行至山脚的陶公亭前,团队成员纷纷为陶铸同志的手迹而驻足。“心底无私天地宽”,感受革命先辈博大高远的革命情怀;在故居前坪,党员同志整齐划一,高举右臂,重温入党誓词,坚守初心和使命;在故居陈列室内,大家逐一浏览陶铸同志的生平轨迹,深刻感受到中国革命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深切体会到陶铸大公无私、英勇无畏和问心无愧的精神风貌。站在陶铸故居场馆中,敬畏感与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埋藏在心底那若隐若现的红色基因也好似一下子全部都涌现了出来。正是秉承着这份红色精神,无数革命烈士在这份精神力量的鼓舞之下,激发出无限的斗志,也正是因为红色精神的传承,我们的祖国逐渐变得强大。在回顾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参观后,大家纷纷表示将自觉赓续红色基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锤炼政治品格,忠诚履行职责,以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奋力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新担当、新作为。

清理河道垃圾,创卫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说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发挥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

在与潘市镇上街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我们得知许多村民会贪图便利将自家垃圾倒入河中,这无疑会对生态造成巨大影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们决定在垃圾乱扔现象较为严重的潇水边进行垃圾清理、环境保护等工作,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给村民树立一个爱护环境的好榜样。团队成员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带着铁锹、耙子、垃圾袋等工具对河道内打捞上来的杂草、枯树枝进行了清理。大家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通过半天的劳动,河道沿岸两侧的卫生得到了较大改善。当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们只能清理河道一时的垃圾,更重要的是要让村民们认识到保护水质的重要性、往河道乱扔垃圾的危害性。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我们对在河道周围倾倒垃圾的村民进行了上门走访,告知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并对垃圾处理提出了更佳的方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当地河道垃圾问题会有所改善,环境变得更加宜人,村民生活更加美好。

塑造人文魅力,美化市容市貌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助力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助力美化市容市貌,积极投身社区环保,这是我们每一个社区成员应尽的责任。在参与环保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协助村委会打扫了社区卫生,并且发现了一些潜在存在的问题。有废弃的广告牌随意倒在路边,有积年已久的垃圾堆记录着历史,难免让人感到环保意识的普及任重道远。村支书对此也无奈地摇头。但深知美化市容市貌,终究是一份考验团体和集体的工作。我不禁想起了人居环境与乡村振兴这个话题。乡村振兴不仅要振作经济,也要兴起社区人文。打造一个有人情味的社区,首先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一个卫生环保的社区,不是全凭环卫工人的起早贪黑,不是全凭村委会的统筹规划,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位社区成员的切实努力与付出。万众齐心,众志成城,携手互助,才能培养出一种“我为社区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才能解决乡村现存的一些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为家乡为社区切实做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大学生座谈会上说到,“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作为在校大学生,能够在乡村中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基层,这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丰富了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经验,自我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也明显有了较大提高,也让我们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信心,这段社会实践的经历时刻激励着我们用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和学习。

活动在8月18日圆满结束,此行对于大学生活的意义是巨大的。每一位团队成员都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来时怀揣着一颗“投身基层,服务乡村”的赤子之心,去时心中那颗服务乡村振兴的种子已然发芽,期盼在未来的某一天,这颗种子能够结出硕果,再次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11-01 作者:大学校导网 来源:大学校导网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在实践当中身体力行才能充分感受革命精神的魅力和伟大,于旧址之中聆听触摸才能深深体会红色文化的氤氲和飘香。
  • 11-01
  • 助力安全环保 共创美好家园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 耀重理工之新,传承奉献精神——校牌清洗活动
  • 西京学院在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荣获省级
  • 大学生志愿者易孝婷,两度请战 坚守抗疫最前线
  • 华林中心小学开展“劳动美”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