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风貌记住乡愁,文化底蕴浸润人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引领。为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寻根增华”文化传承实践队队员于1月17日探访了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伙大门

       据泰安县志记载,五埠村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内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国时期的石头院落200多套。其“门中有门,院中套院,巷中有巷”的“伙大门”景观建筑群全国罕见,有“山东第一石头村、全国独特伙大门”的美称。村内至今仍有“旮旯胡同”“状元胡同”“梧桐树胡同”等保存较好的“伙大门”建筑群,被誉为泰西地区乡村发展的“活化石”。
       在宣讲员的指引下,实践队员走进了这个600多岁的古村。三面环山、依山而建的五埠村内古迹众多,房屋建筑就地取材,多采用石头垒砌而成,依托传统村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了全国独特的伙大门乡村旅游景区。所谓的“伙大门”,是前后相连、左右贯穿的胡同,是一个家族的栖居地。走进一条胡同的木门,里面是依山势向上的深巷,数十米长的巷子两边分布着四五处小院。这些院落居住者多是父子或兄弟关系的大家庭,胡同最里面也是最高处是家中最年长之人的房子,小辈们成家立业以后以此往前扩建居住,相邻胡同是由老辈们的兄弟修建,胡同与胡同之间相互联通。一座座青石砌成的石屋、石窗、石头门楼扑面而来,向人们叙说着一个个孝亲、勤劳、淳朴的乡村故事。
       拾级而上,石头巷内别有洞天。院落内蕴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非遗工坊项目,依托原有石头院落,伙大门景区以“乡村记忆”为主题,剪纸、许氏面塑、皮影、吴氏陶塑、剪纸、王氏泥塑、岱宗传拓、桃木雕刻等1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与古朴村落文化融为一体,无论是村民还是前来观赏游玩的旅客都可以借此良机拜师学艺,传承优秀传统技艺,全面展示古村风貌,同时也为文旅体验增添一抹亮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精神动力。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首先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增强文学底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还需要充分挖掘符合时代情境的表达方式,找到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恰当时空场景。学古而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融入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悠久的村落历史,朴素的孝亲文化,以文化铸魂,以文旅振兴,走进五埠村,在边听边看中感受传统文化精神的魅力,在入脑入心中增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时间:2023-02-02 作者:范富乐 来源:范富乐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曲师学子返乡实践:寻苏轼遗迹,感悟常山文化
  • 安财学子三下乡:“积分制”管理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研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