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外院学子三下乡:党龄五十载,从不忘党恩

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激发学生党员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7月18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赓续红色血脉,扬名立党之风”实践团来到了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镇红军村退休村支书、老党员何少华同志的家中。
何少华同志于1971年入党,至今党龄已超过五十年,通过对何少华同志的走访谈话,实践团成员问及入党经历时,何少华同志说道“当时入党确确实实是因为周围一些党员身上的优秀品质感染并激发了他,让他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先进思想与积极向上的信念。”
1973年何少华同志担任红军村村支书,任职四十五年。他初当支书时,村里面临交通落后、缺水问题,何少华同志与其他村干部一合计,心一横,“我们自己搞”。于是号召村里200多名劳动力,年龄上至八十岁下到八岁,就是这么一批人,在何少华同志的带领下,开始了红军村的修路之旅。就这两百多人凭借着自己的双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硬生生地挖出了一条连通外界的路,一条便民之路,一条红军村的致富之路。他的一言一行让实践团所有成员感受到了质朴与真实的力量,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用毕生精力为党谱写青春的华章,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初心与使命。
图为何少华同志为实践团成员介绍自己的入党经历及任职经历(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王源 摄)
在交谈中,何少华同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城口县三十多年的人大代表,见证了红军村在乡村振兴的影响下一步步脱贫致富,见证了一位位从红军村走出去的学生,何少华同志对村里年轻一代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二是希望学有所成后,能够回到村子里来,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希望时刻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要忘记国家对自己的培育之情。
图为红军村孩子为何少华同志送上亲手制作的红军包(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李溢洋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摩何少华同志的荣誉证书(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李溢洋 摄)
几十年前意气风发的何少华同志也早已白发斑斑,当年崎岖不平的山路也早已变成了水泥路,老党员牢记初心用半生无私奉献,照亮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行之路,为祖国的强大添砖加瓦,还点燃了我们青年人的赤诚之心。实践团成员表示要以老党员为榜样,学习老党员精神,传播老党员故事,传承老党员精神,扛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要坚持“一心一意为群众干事,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图为实践团成员、红军村孩子与何少华同志的合影(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王源 摄)
时间:2023-08-04 作者:李溢洋 来源:大学校导网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创意支教课堂 爱暖童心港湾
  •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推动乡村教育进一步发展,自2023年7月25日至8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彩云支教队分队暨一米阳光乡
  • 08-05
  • 小手牵大手,社区儿童参与党的二十大传递希望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