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管学子三下乡:赓续延安精神,汲取红色力量

为探究黄河红色文化,感悟延安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2日起,山东管理学院大河星火“赓续黄河红色文脉·赋能工会百年精神”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访黄河岸边的红色印记,重温革命峥嵘岁月,深刻体悟红色精神。
踏访红色纪念馆,追忆峥嵘岁月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团队成员前往位于延河河畔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毛主席的铜像巍然屹立在广场正中央,坚毅的目光凝视远方,团队成员在毛主席铜像前瞻仰鞠躬,缅怀一代伟人。沿着历史的脉络,从长征的落脚点到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团队成员深切回顾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北十三年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幅幅图片照片,一段段音频视频,充分展现了延安时期的英雄事迹,在追溯红色历史中,一幕幕历史场景激发了团队成员对党和国家更加深沉的热爱。
 
图为团队成员在毛主席铜像前瞻仰鞠躬,缅怀一代伟人
追寻历史的足迹,团队成员走进延安文艺纪念馆,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三年延安文艺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一件又一件革命文物触摸历史,在一幅又一幅珍贵的影像资料前倾听故事,在《白毛女》中重温不朽的红色经典,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激情唱响《黄河大合唱》,重温震撼心灵的“黄河在咆哮”,感受冼星海等革命文艺工作者不屈不挠、播散革命火种的斗争精神,不断领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团队成员来到清凉山下的延安新闻纪念馆,进入展厅,团队成员被正中央的雕塑所吸引,石基上镌刻着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这寓意着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石是从延安奠定的。沿着馆内楼梯前行,映入团队成员眼帘的是毛泽东同志和博古同志的雕塑,他们坚定地目视前方,为新闻事业而自信,为解放前途而自信。他们背后陈列的是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伟大成就,团队成员详细了解馆内展品,这些展品见证了延安时期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完成抄报和翻译任务,在党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艰难岁月中,将中国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
 
图为展厅正中央的雕塑,上面镌刻着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
重走红色旧址,续写红色青春
实践团队先后前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和中央青委旧址,参观学习旧址中的革命故事与延安精神,团队成员驻足观看,凝神静思,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再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凤凰山毛泽东住所旧址,是1937年初毛泽东主席在率领红军来到延安后最早的住处,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主持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践队员走到毛主席住所旧址前,静静望着那扇门,彷佛当年一身戎装袖口还打着补丁的毛主席会随时从里面走出来。实践团队在参观中不断思考感悟,延安精神也深深刻在了每位实践队员的心中。
 
图为团队成员在凤凰山革命旧址参观学习
走进延安大学,以延安精神立德树人
团队成员一行前往延安大学开展团学组织交流座谈会,在会中,团队指导老师李彬彬介绍了山东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的历史沿革,讲述了学校及学院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如何推动社会实践以及团学工作开展等进行了分享。延安大学冉晓辉老师对院系特色建设进行介绍,冉晓辉老师指出实践团队应赓续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聚力成长为延安精神及工会劳动精神兼具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团队成员表示,冉晓辉老师的话如灯塔般为实践团队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实践团队也将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此次实践中。
 
图为团队成员与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代表进行交流。
时间:2023-10-05 作者:大学校导网 来源:大学校导网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山管学子三下乡:赓续延安精神,汲取红色力量
  • 杭州师范大学 :以己身为烛火,照后人之前路
  • 杭州师范大学:以前路为己任,为未来而点灯
  • 杭州师范大学:传承奉献精神,点亮生命教育
  • 烟大学子: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烟育菏梦支教队是由烟台大学学生联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旨在为东阿县的农村学校提供支教服务。我们支教队共有19名成员,其中包括2名意
  • 09-22
  • 烟大学子:官道驿社区支教历程
  • 本实践报告旨在总结并分享支教队伍在官道驿社区为二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支教的实践经验与成果。我们的支教队伍共有近二十人,支教时间
  • 09-22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