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走访悟精神,红旗高扬永流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红旗渠传人”实践队赴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红旗渠建成之前林县人民的艰苦历程
通过走访调研,“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红旗渠传人”实践队了解到林州的历史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历史,由于旱魃肆虐,造成了饥荒和缺水的现象。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曾发生旱灾一百多年次,绝收30年次,甚至出现过5次人相食的惨状。
这些数字读来触目惊心,却真实反映了当时旱魃肆虐给人们造成的伤害之深。这么多年以来林州一直为水所困,都说水是生命之源,所以如果没有水,人该如何活下去呢?因此,林州人民世代与大旱抗争,林州的历史几乎就是与干旱的抗争史。
决心修渠
1949年林县全境解放,随后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资源困乏但林县有十万人!人心齐泰山移,百姓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走,一锤一凿劈开太行山。
修渠过程中涌现出的模范英雄人物
非林州籍的吴祖太1960年初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为了尽快绘制出红旗渠施工蓝图,他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爬山越岭,实地勘测,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每天工作到深夜。没日没夜地在工地上奔波,总感力不从心,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间,除险队队长任羊成带领着除险队员们一直战斗在凌空除险的第一线。在梨树崖、老虎嘴、珩鹉崖、小鬼脸等悬崖绝壁上,都留下了其凌空除险的雄姿。他长年累月地在山崖间飞来荡去,腰部被绳子磨出串串血泡,衣服和皮肉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工地上逐渐有了这样一句顺口溜:“除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
“苦尽甘来”百姓们看见渠水哗啦啦的流出不禁欢呼雀跃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大会在分水岭隆重举行,并表彰了74名劳动模范。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红旗渠工程总指挥部政委杨贵满怀喜悦和激情,高声宣布:“开闸放水!”霎那间,红旗渠水从闸门奔泄而出,流进了林县的村村寨寨,流进了人民心里。
红旗渠精神与现代融合
从“战太行”到“富太行”,喝着红旗渠水的人民继续书写新的红色传奇。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红旗渠精神永在!红旗渠畔,孩子们稚气的目光注视着先辈们抛洒血汗的悬崖绝壁,渠水不息,精神永续。
     “探红色之天渠,扬时代之红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红旗渠传人”实践队将继续在红色文化领域深耕,不断探索,让红色文化在新青年的思想和行动中获得新的活力,让红旗渠精神在新青年的血脉中继续流淌。在时代的责任和使命的感召下,石大青年将红色的声音带到更远的地方。
时间:2024-02-15 作者:魏子尧 路勇沣 来源:大学校导网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曲园学子寒假行:独居不孤独,关爱常相伴
  • 曲园学子寒假行:筑梦支教,为爱而行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