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青春:深入探索,共筑爱心桥梁
南通7月5日电(通讯员 王亚楠)
随着南通大学“博爱青春”暑期志愿实践活动迈入第二天,一场以普及造血干细胞知识、汇聚公众爱心力量的调研行动在南通的大街小巷火热开展。为了解造血干细胞知识在市民中的普及程度,7月5日,南通大学红十字会“博爱青春”志愿服务团队兵分三路,分别深入文峰商场、滨江体育公园与文峰公园三大人流密集区,通过分发前期缜密设计的纸质问卷,积极收集南通市民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宝贵意见。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南通大学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团队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市民,打造了多样化的互动模式,旨在全面普及造血干细胞知识,呼吁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两位小朋友积极参与问答 通讯员 张佳佳 供图
在公园的儿童游乐区,志愿者们特别设置了“造血干细胞小博士”趣味问答,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答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种下了爱心的种子。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小朋友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在公园的休闲区,志愿者们则向成年市民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基本知识、认知程度、态度倾向等多个维度,旨在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成年人群体的认知现状与需求。志愿者们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确保问卷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为后续的研究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针对老年人群体,志愿者们采取了更为贴心的知识科普宣讲方式,走进社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向老年人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流程及安全性等关键信息。同时,还通过现场演示、互动问答等形式,方便理解与记忆。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让老年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也进一步扩大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群众基础。

外国友人积极参与调研活动 通讯员 郁菲儿 供图
爱心无国界,一位外国友人的加入为志愿服务团队的调研活动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他对造血干细胞这一话题有着浓厚兴趣,主动提出参与问卷调研。志愿者们用流畅的英文向他介绍问卷内容,并逐项指导填写。面对专业术语,志愿者们耐心解释,确保他能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外国友人顺利完成了问卷后,表达了对中国公益事业的肯定与敬佩。他表示中国人民很善良,也很热情,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参与公益事业的决心。外国友人的加入,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证明了爱心无国界,公益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
通过此次调研行动的实施,“博爱青春”志愿服务团队成功跨越年龄界限与文化差异,实现了对不同年龄段市民的精准覆盖,这不仅加深了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理解与认同,更为团队后续的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与宝贵的经验。展望未来,“博爱青春”志愿服务队将不断创新模式,拓宽宣传渠道,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向过往的游客与市民详细讲解。面对市民的疑问,他们都以专业且耐心的态度一一解答,赢得了广泛的称赞与积极的配合。
调研结果显示,尽管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但整体上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高度关注。这些宝贵的第一手数据,为“博爱青春”志愿服务团队后续深入分析捐献现状、制定更为精准的发展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博爱青春”志愿服务队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了合照 通讯员 张佳佳、唐雯琳 供图
随着今日调研活动的圆满结束,“博爱青春”的征程并未停歇。接下来,志愿者们将再次启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爱心篇章。每一份奉献与努力,都将成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促进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前行的强大动力。
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共同见证这份爱心事业的无限可能!(通讯员 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