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献乡村,志愿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4-07-14     阅读:
为了跟随社会发展,争做新时代弄潮儿,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24年7月8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传行知精神,助乡村振兴”践行陶行知精神实践团于重庆市巴南区南彭街道进行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中的志愿服务旨在响应国家关于“青年服务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为乡村地区送去知识、关爱与温暖,同时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本次活动中,在南彭街道办中开展了“陶行知精神班”,实践团们为小朋友辅导功课,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碰和成长的陪伴。作为学生,深知教育的力量,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梦想的启航。因此,实践团伸出援手,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为这些小朋友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此外,响应国家号召,宣传国家政策,实践团还进行了入户宣传,实践团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携带宣传资料,走进农村家庭,开展了一对一的入户宣传活动。实践团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们讲解防溺水知识、垃圾分类常识、防毒品宣传等,宣传相关国家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让村民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团还参加了助农项目,实践团听从安排进行杂草的铲除,深刻理解了“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劳与坚韧,它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农民们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人要勇于担当、敢于吃苦、不懈奋斗。

加强“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为更多的实践团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质量和效果,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何秋维 姚佳佳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传行知精神,助乡村振兴”实践团
社会实践推荐
  • 塔里木大学暑期三下乡——爱心慰问至,老人温馨生
  • 传承非遗文化 赓续精神血脉
  • 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结束了在咸宁市通山县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山木雕”的实践调研。
  • 07-14
  • 承非遗古韵,启辉煌未来
  • 7月6日下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通山分队赴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非遗馆进行走访参观。
  • 07-14
  • 集美大学“平水襄凤”实践队:暑托班义教搭建职工子女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