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7月5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艺术赋能,古建融新”实践团队抵达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为推动苏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风貌,实践队展开了一场深入实地的调研与改造活动。
实践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对苏坂村进行了多个关键节点的改造工作,包括村庄IP文化的创意设计,以及村情村史的调研。成员们与村民及村干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通过实地走访与调研,精准把握了设计需求,并对人居环境进行了细致丈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与现场施工 叶之炫 摄
实践队在村庄内搜集可利用的材料,前往十八重溪捡拾石头及枯木等作为景观小品的原材料。在施工现场,实践队协助工人们进行水泥搅拌、腻子涂刷、油漆涂抹、花池堆砌等工作,成员共同营造景观,打造具有“原滋原味”特色的“网红打卡点”。此外,实践队成员为村民在榕树上挂满“祝福”,增设照明设备,使古榕树成为寄托村民思念与祝福的祈福树。同时绘制一面以榕荫桥为灵感改造的墙绘,利黑白的色彩构建小桥流水的特色景观。
节点周边的居民表示:“这边都设计得非常好,非常漂亮,是你们把原来老旧的地方增添了新的色彩,加上新的设施,改善了我们的苏坂村,这里以后也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打卡,来拍照,乡村的发展就需要这样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力量来推动!”

榕树墙绘改造后 林婧 摄

榕树周边改造后 林婧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当地政府领导合照 林婧 摄
实践虽已落幕,但乡村振兴的征程永远在路上,实践队员们仍会带着初心和梦想继续前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有我”力量,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