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水兴EH实践队

    水兴EH实践队
  • 隶属院校:佛山大学
  • 实践地区:全国
  • 指导老师:王广文、赖晓君、陈晓娟
  • 团队队长:李粤
  • 团队成员:冯嘉敏、陈小慧、马佳璇、曹铸、蔡培林、冯绮彤、万轩、李家逸、李静怡、曾考瑛、冼智韬、宋盺怿
  • 发布时间:2024-08-13
  • 浏览次数
团队展示介绍

佛山大学学子用智慧赋能污水处理技术,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5月10日与6月28及7月2日,伴随着红霞初生,来自佛山大学13名学子组成的“水兴EH实践队”深入佛山三水区大塘镇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旨在依托去年在贵州省黎平县调研成果,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运用前沿的环保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前发展。同时通过互联网宣传和公众教育,提升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勠力建设我国环保事业,用智慧赋能污水处理技术。
穿梭工业织锦间,探寻匠心之旅
       2024年5月10日,水兴EH实践队项目负责人跟随指导老师,来到作为现代工业印染领域的佼佼者,同时也负责三水大塘工业园园区内的印染企业废水的处理的佳利达企业进行了实地探查和访问,学习和探讨当前印染工业中高效处理印染废水的创新技术。在此过程中,佳利达负责人先带领向实践队一行人参观了佳利达企业工厂内部和检测报告厅等地方,途中介绍了印染废水的特性、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处理效果以及成本投入等方面的情况,为传统手工扎染产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负责人在最后说到:“如果说对大自然循环之道的追寻,是我们一直前进的方向,那么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召唤,便是我们无尽的动力。”
 
图为企业负责人在向水兴EH实践队介绍样本 李粤供图
 
       2024年6月28日,为进一步探查大塘镇工业园内工厂的运作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水兴EH实践队再次集结来到了大塘镇工业园逐步寻访各个工厂,观察当地工厂坐落的周边环境以及分布,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方式,搜集当地居民以及工人对印染废水处理的了解和看法。而后,水兴EH实践队在当地水资源,包括居民居住的生活用水、郊外塘心公园的湖泊以及大塘水源上游北江等地进行了水样采集,以便后续的研究。
墨香润心田,支教筑梦行
       2024年7月2日,佛山大学水兴EH实践队前往佛山三水大塘镇新城幼儿园进行支教宣讲活动,采取了知识课堂、实验展示、游戏互动等方式,给小朋友们普及关于水资源的知识。作为青年学子,怀抱着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水兴EH实践队致力于与“环保小卫士们”面对面、心连心地交流,把环保理念“种”进大塘,培养下一代环保新青年。队员们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孩子们会成长为环保的践行者,为保护大塘村、也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凝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力量。”
 
图为水兴队员在向小朋友们讲解内容 冯绮彤供图
 
传承红色薪火,助力乡村振兴
       恰逢党一百零三周年华诞,水兴EH实践队特此设计了一条属于大塘的红色研学之旅,去寻找厚植在大塘的红色基因。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由,讲述红色故事、延续革命传统、挖掘红色资源、释放红色能量。从莘田村的“筑梦家园”到莲滘村的“罗氏大宗祠”最后到产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水兴EH实践队从现代化的宣传厅穿梭到古朴的遗址最后触碰到了光荣老党员们,队员们见证了党百年峥嵘又光辉的岁月,深有感悟。
     “发展红色经济,带动产业兴旺之美。革命老区珍藏的红色资源、承载的红色记忆、传颂的红色故事,是带火红色旅游、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路径和有力抓手。”与此同时,为打造全市示范标杆,护航战新产业高地,大塘镇推出“1+6+N”模式,正以红色基因为引擎,筑牢美丽村庄的红色底色,托起村庄的富与美,凝聚建设美丽村庄和实现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
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水兴EH实践队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勇于面对挑战,敢于创新实践,在实践中传递青春能量,展现青年风采,用实际行动点燃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通讯员 冯嘉敏)

图为实践团队在大塘粮仓合影 李静怡 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团队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