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5-02-21     阅读: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大学生评价标准同质化
学生评价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监测表和指挥棒,不仅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是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标,无论对高校的整体发展还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唯分数论”成为大学的热词,这个“分数”指的是绩点和综合素质评价,大学生在课内的学业成绩和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个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将表现量化并进行排名。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时代,大学生追求“优绩至上”“分数至上”,不断盲目迎合统一标尺,处于随波逐流的“无我”状态,分数的重要性超过了学习和实践本身,忽视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统一标准不利于大学生塑造独立人格,也无法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
1.缺钙——缺失理想信念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近年来,“摆烂”“躺平”等词汇频频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鸵鸟效应”,他们沉溺短视频、游戏、社交媒体等,这些都是逃避现实的心理,追其本源是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普遍大学生都将理想信念看成人生沉重的负担,认为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杜素娟在演讲中指出“理想是人生的弹簧”,心理弹性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杜素娟教授认为“真正的理想是保持一份旺盛的自我想象,以及探索自我和人生可能性的勇气”,这一段“理想”的弹簧为当代大学生搭建了精神家园的根基。
2.缺行——缺乏生活实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目前各高校以理论教育为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锻炼教育,知行脱节使大学生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就业市场需求,导致他们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缺少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甚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他们与社会脱节,进入社会后,仍然用学生思维去为人处世,社会能力欠缺,难以融入多元化的社会环境,社会适应能力弱。
3.缺韧——缺少坚韧的心
当前社会热门话题“脆皮大学生”指当代大学生的身体脆弱,年纪轻轻就容易生病受伤,但相较于身体,更脆弱的是大学生的心理,“易碎文学”“发疯文学”都是对大学生当前心理和精神状况的生动写照。在当代教育下,大学生缺乏探索和自我反省,缺少试错机会和自由探索的环境,更缺乏应对失败的韧性,他们被迫失去“成人”的练习,被快进到一个“似真”的成年阶段,并不具备成人的素质和心智,就像竹子一样,长得很快,但是非常脆,孤零零的脆弱。
作者:郝轩跃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文学推荐
  • 从一碗江西汤说起
  • 谈起汤,总觉得对它有着特殊的记忆,平日里对于汤,没有过多的感受,亦没有更多的亲密接触,菜单上关于汤的内容会一眼扫过
  • 02-21
  • 了解模糊语言的真正含义
  • 在语言中有肯定和否定的语言,也有模糊语言,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对方用肯定或否定的语言对你或者事物评价时
  • 02-21
  • 北湖的经历
  • 说真的,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想到可以到长春工大读书的。
  • 02-21
  • 走在身前的父母
  • 在某单位的咨询窗口待了将近有半年了,每年面对来来回回的这么多人,实在是有些疲惫,很难在像刚上岗那样活力四射。
  • 02-21
  • 浓浓的灰色幸福
  • 小安也出来打暑假工了,隔我很远,在杭州工厂里做钢木门。听说一个月全靠加班费来挣钱,不知道累不累,到底能挣多少钱。
  • 02-21
  • 幸福在哪里
  • 当我还是个少女的时候,每当望见秋收后空荡荡的田野,总是这样幻想,总有一天,有一个骑白马的王子
  • 02-20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