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突破锂电池技术壁垒:席柳江博士团队研发高耐热隔膜黏合剂
发布时间:2024-09-02 阅读:
近日,湖南工业大学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院席柳江博士团队在锂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高耐热隔膜黏合剂,该黏合剂将锂电池隔膜的耐热温度 提升至超过200摄氏度并保持性能稳定,这一成就不仅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更标志着我国在锂电池安全性能提升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长期以来,锂电池的隔膜耐热性能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传统隔膜的耐热极限大约在160摄氏度左右,一旦电池发生热失控,隔膜容易受热收缩导致短路,进而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这一技术难题长期困扰着全球科研人员,而日本和韩国企业长期掌握着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将隔膜耐热温度控制在160摄氏度左右。
面对这一挑战,湖南工业大学席柳江博士团队迎难而上,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懈努力,终于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研发的锂电池高耐热隔膜黏合剂,通过创新性的技术设计,成功将隔膜的耐热温度提升至超过200摄氏度,并保持了电性能的稳定。这一成果不仅突破了世界性难题,更为锂电池在电动车、消费电子及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据席柳江博士介绍,锂枝晶在180摄氏度左右就会熔化,而锂枝晶刺穿隔膜导致的电池短路,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隔膜的耐热温度,对于降低电池包起火燃烧的概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诸多挑战,包括粘结力下降和水分残留等难题。然而,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这些技术难关,研发出了性能卓越的高耐热隔膜黏合剂。
该产品已经通过了系列高温环境中的耐热性研究实验及电芯针刺实验等安全测试,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三代产品GR-508系列更是将胶水耐热温度从第二代产品的180摄氏度左右提升至200摄氏度以上,同时水分残留量低于万分之五。这一突破性成果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该专利技术实现了锂电池中涂覆膜收缩温度大于锂枝晶熔点温度,使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寿命。
席柳江博士表示,作为中国科研人员,他们一直憋着一口气,要打破外国企业在锂电池技术领域的垄断。此次高耐热隔膜黏合剂的成功研发,不仅为我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安全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席柳江博士创立的公司正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在湘潭高新区建设的年产5万吨锂电池材料项目即将完成,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湖南工业大学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席柳江博士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科研人员在锂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为全球锂电池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在锂电池技术领域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古婧 来源:个人
校园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