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隔离大学生,吃饭像打仗
发布时间:2022-12-11 阅读:
最近陆续放开的大环境下,却有个很火的话题叫“大学生返乡隔离日记”。
某些地区的大学生回家,踏入家门前还得先隔离。
比如这个@努力的小杨博主发的回村7天隔离视频。
他住在堆满杂物的老房子里,全部身家就靠一个弱不禁风的铁丝网门防护了。
亲,播放失败了
重播
五十知天命——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新起点
在没有派系支持下,小泉纯一郎为何要参选自民党主席?
2020年春节在京台胞留守北京,严防死守北京疫情防控的“第三道门”
专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中巴友谊是怎样炼成的
凤凰评论员何亮亮:没有苹果日报的香港社会才是一个正常社会
苹果日报在香港“修例风波”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凤凰评论员解读
50年,亲历者回忆乒乓外交:谨记周总理叮嘱,要微笑面对世界
苹果日报前副总编辑爆料:黎智英90年代就已在资助乱港分子
伊朗皇家清真寺:站在下面拍手或跺脚,即可听到7次回声
窦文涛:香港警察压力大,这是因为他们什么都管
昂山素季参与人民议会选举并获选,可缅甸军政府却不承认这次选举结果
回顾:美国华盛顿政治圈对中国敌意很重,高层有人想跟中国打新冷战
香港反对派议员蓄意捣乱,造成立法会内务委员会长期停摆
2020年欧盟27国发表声明,拒绝承认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政权的合法性
黄颕灏:香港新界东北选区候选人,政纲关注点是环保议题
反中乱港势力破坏爱国者治港的企图,煽动市民投白票
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是落实新选举制度的成功实践
香港特区立法会换届选举:参选人必须爱国爱港
自动播放
第一天防护意识极强的奶奶送吃的,远远隔着5米远,小心放在了保温的泡沫箱上,真正的无接触取餐。
荒野求生第二天之老妈送餐记,馍馍是放在旧鞋盒里,用小棍隔着2米推过来的;
亲,播放失败了
重播
五十知天命——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新起点
在没有派系支持下,小泉纯一郎为何要参选自民党主席?
2020年春节在京台胞留守北京,严防死守北京疫情防控的“第三道门”
专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中巴友谊是怎样炼成的
凤凰评论员何亮亮:没有苹果日报的香港社会才是一个正常社会
苹果日报在香港“修例风波”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凤凰评论员解读
50年,亲历者回忆乒乓外交:谨记周总理叮嘱,要微笑面对世界
苹果日报前副总编辑爆料:黎智英90年代就已在资助乱港分子
伊朗皇家清真寺:站在下面拍手或跺脚,即可听到7次回声
窦文涛:香港警察压力大,这是因为他们什么都管
昂山素季参与人民议会选举并获选,可缅甸军政府却不承认这次选举结果
回顾:美国华盛顿政治圈对中国敌意很重,高层有人想跟中国打新冷战
香港反对派议员蓄意捣乱,造成立法会内务委员会长期停摆
2020年欧盟27国发表声明,拒绝承认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政权的合法性
黄颕灏:香港新界东北选区候选人,政纲关注点是环保议题
反中乱港势力破坏爱国者治港的企图,煽动市民投白票
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是落实新选举制度的成功实践
香港特区立法会换届选举:参选人必须爱国爱港
自动播放
第三天因为天气太冷,大学生被罢免了送饭权,只能自己解决温饱问题;
到了第四天大学生严重怀疑自己是充话费送的,因为这次的饭碗形状,太像农村的大粪勺。
连评论区的网友都看不过去了“我大姨喂她家藏獒就是这样的”;
前不久刚写了封校大学生被憋的做纸狗,没想到第一批返乡隔离的大学生过的还不如“狗”。
第五天老妈已经彻底失去耐心,不仅拖到下午三点才送午饭,还是冷水+面条。咋说呢,连网友家的狗吃面条还带点卤子呢...
所以第六天大学生的心态已经彻底躺平,不再纠结餐具卫生问题,只要能吃上饭就行。
第7天终于隔离结束,在接受全身酒精消毒、并且抗原检测阴性后,大学生终于获准进入大屋。
但网友对消杀水平并不满意,“阿姨还是没有经验,我看网上都是那种喷农药的大桶”。
只能说为了避免感染,各路大学生家长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大学生踏出高铁站开始,眼前穿着防护服、背着消毒桶正对行李一通狂喷的并不是“大白”,而是准备接大学生返乡的家长;
为了“无接触接人”,有家长开车去接,回来车里还是空的。原来刚接到的大学生正在寒风中亲自驾驶三轮敞篷电动车;
刚到家,再为贯彻村支部“闭环管理”的要求,大学生们直接入住新准备的“居家隔离点”。
而好戏,才刚刚开场。
先从居住环境看,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为啥“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有人被隔离在空猪圈,两间猪栏上搭个床板,只要夜里不翻身问题不大。
这家有两兄弟,贴心的母亲为了避免互相传染准备了两间空猪圈,一人一圈,安全健康。
猪圈都有了,羊圈也少不了。
干净的床铺尽头,是几只眼神纯净的羊。它们还不明白为何自己的窝棚要分一半给人类,但人类已经打好了自己的算盘,夜里冷就搂着羊。
最让人遭不住的是这位住鸽笼的女大学生。因为自从她住进来家人就没给鸽子喂过食,导致鸽子们情绪很大,为了防止激起民愤大学生早起第一件事先得把鸽子们的胃给填饱了。
比“人畜混居”,居住质量再高点的是“古宅冒险”系列。
如果只是没人住的旧房子还好,最怕是那种中式恐怖的老房子。
最具中风古韵的是这家,直接在露天菜地的草垛里隔离。坏消息是被隔离了,好消息是白菜管够。也是颇有魏晋人士寄情山水之间的野趣了。
Picture-in-Picture
PlayCurrentTime0:00
/
Duration0:18
Fullscreen
Mute
自动播放
住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民以食为天的吃饭问题。
我本来还想看看大家都吃啥,说不定还能总结一篇“中国各地饮食大全”。最后发现大家吃的差不多,倒是“送饭”这件事激发了群众的无限想象力。
最方便的是独门独院隔离的,直接到点送饭就行。但大学生们必须得讨好送饭者,但悖论是不管有多讨好,最后都会沦落“旺财”的待遇。
吃饭条件再艰难点的是大门都出不去的。农村大门都高,门口封条一贴苍蝇都飞不进来。不过这可挡不住具有地道战作战经验的广大基层群众。
所谓“上天入地”大法,先说这“入地”,看见地上垫的这几块砖了吗?这可不是普通的砖,稍微移动便露一小口,从这口内把饭菜送进去,送完再悄无声息把砖头填好。
唯一缺点是得从狗嘴抢食,毕竟在小狗眼里放地上的都是它能吃的。
再说“上天”,在墙上靠个梯子从墙角送饭是最没想象力的。
必须善用工具,关键时刻废弃的自来水管可派上了大用场;
只要大力出奇迹,带不带包装都能往2楼楼顶扔。
但这些仍然不能解决一个最重要的效率问题,于是“杠杆原理”被派上用场。只需一根麻绳、一个桶,一次送饭解决三餐问题。
这个被隔离在家的大学生父亲更是发挥了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宣布从此不用家人送饭。因为隔离的院子里有菜园,轻松实现食物自由。
大学生隔离的笑话看到这儿,是否觉得有点心酸呢?
我特地看了一下,都是最近的事,大部分也都隔离了7天、每天保证核酸阴性才获准回家。
可能这又会产生一种荒谬感,毕竟新闻铺天盖地都是“放开”,怎么同时又还在隔离呢?
这类视频刷多了我发现个共性:
一边是被隔离的大学生不当回事,一边是家人的过度防疫。
买个酒精壶喷全身是常事,农村的农药桶也被派上用场。
比如@姜同学呀的奶奶,第一天送饭带紧口罩、隔着2米就要求“别开门”;
第二天直接带个摩托头盔,扔出来的碗也不敢碰,赶紧倒了了事;
第三天更是全副武装,不仅带着头盔,更是背上农药桶来了,恨不得连吃饭的碗也来个彻底消毒。
这个奶奶当然是爱孙子的,每次都是满满一大碗保准吃撑,怕营养不够还送了牛奶。(虽然奶已经过期2天,但在老人观念里这都没毒)
孙子闹别扭直接把碗扔出来,奶奶还特别强调“一人受罪,全家平安,你再忍忍”;
也不仅仅是老人,中年人同样怕死。手边没有酒精直接闷一口白酒消毒。虽然他这是无效消毒,因为近距离接触的那根棒子反而被带回家了。
这跟长棍才是隔离精髓,它有无数种变形。每一种都是为了贯彻“间隔2米远”的防疫宗旨。
只能说大家是真怕。现在社交网站上通常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希望赶紧“杨过”(阳过),一种是希望自己能是“郭襄”(一辈子没杨过)。
当一个东西能被玩成梗,说明它已经无法引起焦虑情绪。
可社交网站更多是年轻人在玩,在这些大学生们的返乡隔离日记中,我却感受到了更普遍、更基层的乡村对疫情的态度。
可能他们的记忆还停留在2年前疫情所造成的恐慌里、可能他们的信息闭塞并不能清楚明白新闻上整天在说的“奥密克戎”到底是啥?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十分确信自己健康的身体能把它当成一场流感熬过去。
但看那个不仅要带口罩、还要带头盔的老奶奶来说,她的害怕有目共睹。
即使她怕成这样,仍坚持一天三餐给孙子送饭。
在玩梗“阳性”段子前,或许更该看到在人口结构空前复杂的中国社会中,还有一群沉默却恐惧的大多数。
他们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的信息滞后,并不是他们应该担惊受怕的理由。
在把“是否阳过“当成自己的社交勋章前,或许更该做的是保证自己的健康别传染给家中老小;以及更加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疏解他们内心无法言喻的恐慌。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校园新闻推荐
- 为爱上色,知行团队播撒教育之光
- 七月,烈日炎炎,兰州大学知行兰韵支教团队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踏上了前往偏远乡村的支教之旅。他们在“为爱上色”中国大学生农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