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探索:高校优质文化资源如何直达基层?
近日,由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高校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施路径与运行机制探索”论坛在邵阳隆回县归与书院举行。活动旨在推动大学学者把学术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社会成果,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来自中南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学生,以及当地公务员、村民、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等,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归与书院创始人黄勇军从如何做好中国乡村研究、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呈现中国乡村价值三个层面入手,详细介绍了创办归与书院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如何以归与书院为平台广泛链接国内外优质资源,不仅有效激活了乡村自身在文化、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等方面所具备的巨大潜力,而且还打造了以“升好一面国旗、种好一粒大米、培育一批新人、上好一堂村课、探索一个模式”为内核的乡村振兴创新机制,为新时代知识分子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实施路径。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归与书院创始人米莉以“‘资产为本’视角下高校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机制创新”为主题,结合归与书院的在地实践经验,分析了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之下,现代知识分子如何立足“资产为本”,在瑶山村落社会中发起一系列关于新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她指出,现代知识分子深入基层参与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避免高高在上的外来视角,而是要着眼于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优质文化资产,有效呈现乡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同时引入高校力量及各种社会资源,通过积极培育在地性的村民组织并形成地区性支持关系网络,来激发并提升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的效能。
据了解,2019年,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两位副教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号召,在家乡建立归与书院,致力于扎根乡土,将所学知识投身社会实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此次座谈会是归与书院自成立以来举办的第十二次高端论坛,也是归与书院从理论分析走向落地实践、积极整合高校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推动乡村振兴的又一有益探索。
大学生活推荐
- 走进非遗·匠心传承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非遗寻迹”社会实践团携手苏州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实践团走进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开启
- 07-26
- 科普与资助并行,点亮乡村学子求知路
- 6月30日,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材化聚力映朝阳,资助筑梦绘新篇”三下乡实践团走进乡村小学,发挥专业特色开展活动。通过趣味
-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