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
扁担银行
纪念长征胜利88周年
主题活动
2024年10月22日,学生会计学会和学生马列学会共同举办的“扁担银行”活动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圆满结束。此次活动聚焦长征路上的“扁担银行”这一段红色金融历史,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开展活动,深入挖掘“扁担银行”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历史启示。
线下汇报精彩片段
第一组:王小雨
第二组:陈欣怡
第三组:尹 瑛 慎乃欣
第四组:宋子瑜 应佩颖
第五组:叶 奇
第六组:胡 畔 吴思琪
第七组:王铭心 张芮嘉
第八组:王思瑜
滑动查看更多
线下汇报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分析了“扁担银行”在长征中成功的因素,她们指出,党中央的组织领导是关键所在。不仅如此,群众路线与信任的建立也同样重要。此外灵活的金融手段,准确及时的会计核算都是“扁担银行”在长征路上没有损失一块银元的重要保障。汇报小队们还聚焦了“扁担银行”的形式,并梳理了采取此形式的原因。其中包括资金信息、市场信息获取与传达的不便,还有银行库车的运输风险高等等。
鉴古知今,回顾长征路上“扁担银行”的历史,汇报的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扁担银行”更给现在的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严格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是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率的关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环境变化;群众路线与信任的建立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线上优秀投稿节选
22会计4班 蔡婉琪
“扁担银行”的历史经验为我们在现代金融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金融工作的正确方向;其次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金融安全;最后应注重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23CIMA 孙烨佳
“扁担银行”强调普惠金融,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扁担银行”不仅是现代网络银行的代表,更是红色精神与现代金融融合的产物。它激发我们在当今复杂的金融环境中,继续秉持“责任”与“服务”的理念,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对其历史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融的使命以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23财会3班 梁天宇
“扁担银行”的创建,是在当时战情下结合国家实际的必要之举。在当时的环境中,传统的银行系统难以运作,因此“扁担银行”采用灵活的金融模式来应对现实需求。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战士们能够快速地获得所需物资,避免了因缺乏流通手段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23财会9班 谢博洋
“扁担银行”取得种种成就最根本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扁担银行”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追随党的脚步、听从党的指挥、服务党的事业。其次是坚持不折不扣执行群众路线,始终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是在苏区解决挤兑风潮,还是在长征途中设立货币兑换点,“扁担银行”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不让群众利益受损。最后是“扁担银行”始终履行职责,恪尽职守,始终坚持一切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
22中加会计1班 谌欣
“扁担银行”严格的纪律性和透明的操作流程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它的信誉,尽管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但其所有涉及财务的操作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保证了账目清晰、收支平衡,增强了官兵的信任感。这种诚信经营的理念是“扁担银行”得以持续运行的基础。
活动总结
“扁担银行”取得种种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扁担银行”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追随党的脚步、听从党的指挥、服务党的事业。其次,“扁担银行”坚持不折不扣地执行群众路线,始终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是在苏区解决挤兑风潮,还是在长征途中设立货币兑换点,“扁担银行”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不让群众利益受损。除此之外,“扁担银行”始终履行职责,恪尽职守,始终坚持一切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