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在试错中寻找答案——我的大学成长图鉴

发布时间:2025-04-09     阅读:
2021年9月的早晨,我拖着用了笨重的行李箱站在校门口。箱子滚轮碾过减速带时咔嗒作响,妈妈那句“记得打电话”的尾音混着蝉鸣,在黏腻的热浪里显得格外真实。这是我第一次离开住了十八年的小城,眼前的一切都带着陌生的新鲜感——六人间的上床下桌、食堂总排着长队的糖醋排骨窗口、晚自习时穿堂而过的风,曾经在作文里写过的“远方”,正以这样具体的方式铺展开来。
 
一、在课堂与图书馆的时光里
 
第一堂专业课是传播学概论,教授讲到“媒介即信息”时,阳光斜斜照在他泛白的鬓角上。我握着笔的手有点发抖,笔记本上的字歪歪扭扭,像极了当时忐忑的心情。后来渐渐熟悉了校园,发现图书馆七楼靠窗的位置下午三点能晒到太阳,自习室里不同专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法学的同学敲键盘分析案例,像在打代码;美术生用平板画画时,笔尖和屏幕摩擦出细微的声响。
 
有一次为了写近代史论文,我在旧书库翻到1947年的校刊合订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银杏叶,叶脉清晰,不知道是哪届学长学姐留下的。当我在论文里写下“历史是活着的现在”时,忽然明白大学给我们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让每个人在知识里自由探索的勇气。
 
二、相遇、摩擦与同频
 
加入校媒是因为喜欢文字,第一次选题会时,我捏着策划案的手指都僵了。学长说“别怕犯错,我们慢慢改”,后来我们常在凌晨两点的编辑部啃冷披萨,为一篇稿子的标题争得面红耳赤。体育部的小林总在我卡壳时递来薄荷糖,新闻部的小周教我用相机捕捉别人眼里的光。我们在社团晚会上合唱跑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却觉得彼此的眼神比舞台灯还要亮。
 
但并不是所有相处都很顺利。学术沙龙上,我曾因观点不成熟被学长当众反驳;小组作业遇到不干活的同学,我深夜对着文档改到崩溃。这些时候才懂得,友情不只是兴趣相投,更是在摩擦中学会尊重,在合作里明白责任。就像图书馆前的梧桐树,新叶和老叶交错生长,才形成了整片树荫。
 
三、孤独里的自我对话
 
深秋的一个周末,室友们都回家了,宿舍突然变得空荡荡的,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这种空旷让我想起高三晚自习后独自骑车回家的夜晚。后来我学会带着笔记本去咖啡馆写日记,在操场散步时听喜欢的播客,甚至一个人去参加城市徒步。在老城区的巷子里,看到斑驳的墙上有人用粉笔写“今天也辛苦了”,突然觉得孤独不是坏事,而是让自己沉淀的时光。
 
大二上学期微积分考砸了,我躲在教学楼的消防楼梯掉眼泪。清洁阿姨递来纸巾说:“姑娘,我看你每天都来背书,难的不是题,是和自己和解。”这句话让我突然想开了。后来我不再盲目跟别人比进度,跟着考研学姐蹭课,在B站学剪辑,甚至在选修课上用Python做数据可视化——原来成长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像爬山虎一样,不断调整方向往上爬。
 
四、迷茫中慢慢清晰的未来
 
大三暑假在新媒体公司实习,第一次独立策划的选题被打回了七次。盯着电脑上的“重新修改”,我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行业。但后来跟着团队去山区拍留守儿童,看到孩子们羞涩又明亮的眼睛,突然明白理想不是空想,而是脚踏实地的热爱。
 
现在的我,还是会在赶论文时泡速溶咖啡,在社团纳新时紧张得忘词,刷到招聘信息时会有点慌。但更多时候,我会想起晨读时图书馆穹顶的光影,和朋友在天台分食的生日蛋糕,第一次在公众号发稿时收到的红心。这些琐碎的瞬间,正把当初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慢慢变成更坚韧的模样。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头看,发现大学最珍贵的,是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里试错、探索、认识自己。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坎,早已成了身后的风景;那些迷茫时的眼泪,正照亮着前方的路。就像校道旁的樱花树,每年春天都会准时盛开,而我们也在时光里,慢慢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作者:苌梦瑶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活推荐
  • 法学2304团支部开展常见法律问题的调研及援助活动
  •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校内试讲
  •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顺利开展爱心义卖活动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