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现场,浪里白条实践团与导师开启专题直播,聚焦水下机器人技术如何破解黄河治理难题。
直播中,实践团成员带着镜头走近一台履带式水下机器人:“它能在黄河淤泥区平稳移动,搭载的声学探测仪可穿透泥沙,绘制河床三维地形图。”成员对比传统方式说,过去人工测绘一段10公里河道需2周,机器人3天就能完成,还能进入浅滩、暗礁等危险区域。
“这些海洋技术稍加改良就能适配黄河。”导师拿起某款机器人的避障模块介绍,其抗干扰算法能应对黄河浑浊水体。实践团还分享了去年用类似设备在黄河支流发现堤坝渗漏点的案例,引发观众热议。
实践团表示已收集12支参赛队技术资料,计划联合高校开展黄河场景适配研发。这场直播让前沿科技与黄河治理的结合更具体,也让更多人看到科技守护母亲河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