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发布时间:2023-06-06     阅读:
又至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雨果真就下了。整个天空雾雾朦朦的,雨丝细细地挂在空中,春风吹过,激起心中的层层涟漪,泛起忽上忽下的泪意。
清明前后,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连思念都是潮湿的。
清明,在春天,在生的浓烈中怀念着死。扫墓祭祖,思念故人,从唐朝起,清明扫墓渐成风俗,清明成了一种思念,一种乡愁。小时候不懂离别,不懂乡愁,只是觉得清明节,潮湿湿的、雾蒙蒙的,踩着泥土去山上祭祖。先人坟上草青青,风中伴随着纸钱的烟味,母亲双手合十,呢呢喃喃地讲着一些保佑我们的祈福话,我向来是沉默的,那些素未谋面的先辈,在我看来,只是跟着母亲喊着一些太爷爷、太奶奶的称呼。直到自己身边的至亲离开,看着刻着奶奶名字的墓碑,那些有关于奶奶的回忆,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每逢清明谷雨时分,奶奶就会斜背一个自制棉布袋,趁着白露刚晞,赶往茶山,采摘新茶。“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这是奶奶挂在嘴边的民谣,奶奶虽是个村妇,不懂音律,却也能将这小调哼出别有的韵味。她身着藏青衣服,头扎一块蓝印花布,看上去是那么得淳朴自然。而小时候的我,像一只蜜蜂尾随着她。看她兰花指轻翘,倾着上身,像一羽轻盈的蝴蝶在翠绿的茶园里翩跹起舞。
春雨过后的茶叶争先恐后地长。狭长的叶片根部掖着一小枚翡翠般碧绿的幼芽,那就是新茶了奶奶的眼特别尖,只要长度略满一个小指甲就微微低头,轻轻一掐,拳头一握,待掌心里茶叶鼓鼓囊囊,便可放进那只棉布袋里了。奶奶站在茶圃里继续采摘着新茶,一刻也不愿停歇,说是:“采茶,要趁早。好卖个高价,供娃念书。”我不懂,闹着奶奶要陪我玩。扯她的衣角,抓她的头巾,在空中甩着玩。要说奶奶的茶,我觉得是世间最清甜的茶,《望江南》中说到:“最极端的东西都是会转化的。”茶在能掐出水来的时节,芽就被摘下来,被手揉捻,放锅里翻炒,最后倒进罐里封存,暗无天日。等有一天被重启开封,沸水这么一泡,就变成了世间最美的甘露,被人品尝,成为身体、灵魂的一部分。最柔软最柔和的那部分。
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余光中笔下少年的童年时代。于我而言,我的童年就是新茶、故乡和奶奶。
望向窗外,看着万物一天比一天绿。“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烟花易冷》里的歌词浮现心头。又至清明,奶奶家的新茶也都大片大片变绿了吧。城春草木深,念一个人比春更深。
奶奶,也和歌词写的一样,“始终一个人。”爷爷走得早,在我父亲十几岁时,便离开了。尽管奶奶膝下有二儿二女,但奶奶始终不愿离开老家和儿女们住,一个人守着老宅。自打我有印象起,奶奶就爱一个人坐在老家的院子里,一年四季翻弄着她的茶叶。
奶奶走了,一个人走的,在一个四月的雨天。
但我总感觉,奶奶啊,还在她的老宅里,忙忙碌碌,不停地弄着她的茶叶。
影片《天堂来信》的结尾,爷爷去世了,晨晨把爷爷的贺卡通过风筝寄去了天堂。片中,爷爷在去世前给晨晨做了好多风筝,这些风筝是爷爷对晨晨的爱,是传递晨晨对爷爷思念的媒介。这些风筝,是爷爷对晨晨的承诺,是爷爷给晨晨编制的美好童话。《天堂来信》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用亲情两字便可概括,又似乎很长,长到可以回味多年。
我的奶奶留给我的,应该是和她一样温逊谦和的春风,润物细无声的丝雨,还有那清明深处,遍布山田,萦绕乡里,被春风送来的阵阵茶香。
作者:朱蕊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活推荐
  • 渭水河畔的青春篇章
  •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这个坐落在古都西安的现代学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校园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在这里,我
  • 08-17
  • 社团文化,文艺之旅
  • 城固柑桔种植地学实践探索
  • 西安石油大学“斜坡探秘,点桔成金”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城固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深入探访桔园镇刘家营村,通过实地走访果农,深入了
  • 08-14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