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在书斋与讲台之间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大三的晨曦总在图书馆的墨香里悄然开始,我坐在窗边,与厚厚书页作伴。那时,窗外树影婆娑,细碎的光影在桌上跳跃,映着书页上密密匝匝的批注,我的笔尖在字里行间来回游走。大三如一道门槛,不再有大一大二时懵懂的轻松,也不再有大四近在眼前的紧迫,却另有一种沉甸甸的份量压在肩上,催促我如汲水的树根般努力向知识深处探去。
  上午的文学理论课,李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每每让艰深文字也如春风拂面。课堂上,他引导我们剖开《文心雕龙》里“神思”的丰富内涵,如同打开层层宝匣,每一次深入解读都令我们豁然开朗。午后走进古代文学教室,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脂砚斋批语中隐微的深意,有时甚至为了一个“的得地”字的用法争得面红耳赤。原来文学之奥妙,不仅深藏于典籍本身,亦在师生共同探索与论辩的思维碰撞之间悄然生长,在争鸣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然而师范专业的核心,终究要落在教学实践之上。第一次微格教学课的记忆犹新:我精心设计的教案在模拟课堂里却碰了壁。当我正讲着《再别康桥》的意象之美,台下“学生”突然提问:“老师,为什么是‘作别西天的云彩’?”一刹那,我脑中一片空白,准备好的解释全然溜走,粉笔捏在手里竟微微发抖,汗水悄悄爬上了额角。经历这第一次的窘迫之后,我开始了漫长而执着的磨砺——一遍遍重新设计教案,在镜前反复练习教姿教态,逐字逐句打磨讲解语言。直到后来再次站在微格教室的讲台上,才终于体会到那种“传道授业”的真实重量:当我的声音不再颤抖,当学生的眼神因理解而点亮,那一刻,我仿佛触到了教师职业的灵魂——仿佛从知识容器变成了传导者,将文学的心火,一棒棒传了下去。
  夜幕垂降,宿舍灯光如豆,室友们各自埋首于书案之前,整个寝室只剩下书页翻动声与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响。我此刻抄写着杜甫沉郁顿挫的诗句,字字如铁锤敲在心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年前的悲悯情怀穿透纸页,烛照着我笔下一个个方块字,亦照进心田深处。夜愈深,那字里行间仿佛流动着一种无言的庄重与澄明——这字字句句所凝聚的,不正是我们未来所要传递的精神火种么?
   大三的日子,书斋的宁静与讲台的热烈交织,古琴般的幽深学养与粉笔样的实践热忱,最终谱成了一曲和谐的协奏。当文学的精魂融入教育的血脉,我们方才真正懂得:讲台之上,古琴是心弦,粉笔是心火;而书斋之内,埋首的墨痕,正是未来照彻讲台的光源。
  大学所教我的,正是如何将学问的幽深蕴藉,炼成照亮课堂的灯烛——当古典的沉静凝入现代课堂的脉动,那字里行间薪火相传的,原是照亮懵懂灵魂的光源。
作者:刘童    来源:泰州学院 人文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学习推荐
  • 在书斋与讲台之间
  • 大三这个阶段特别关键--既不像大一大二那样基础,又不像大四忙于求职,正是专业能力突飞猛进的时候。 最核心的是要抓住"文学学习者"和
  • 07-16
  • 诗歌教研活动总结
  • 在过去的一学期,幼研室教研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与领导,在各乡镇中心园及全县幼儿园领导和教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期初制订的
  • 06-29
  • 德育创新活动总结
  •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今年的三月,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德育实践活动月。
  • 06-29
  • 低碳环保活动总结
  • 20x0年5月15日天气不错,原本之前三天还在预报有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乘公交车到燕大站,然后沿海边徒步走到了之前预订的山东堡停车浴
  • 06-29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