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星火照新路,江村绘新颜——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商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社会实践队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6-30     阅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引导青年师生扎根中国大地,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深入新农村开展实践研学和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商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社会实践队致力于以支教为主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亲身经历了解乡村青少年的学习状况。同时在大江边村村民委员会的支持、家长助力、典范带动等多方协作下,进一步为大江边村的支教事业与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旭日东升,在吉安的第一个清晨,悄然拉开帷幕。这一天里,书页的墨香与黏土的芬芳交织,成为乡村暑期最鲜活的注脚。“姐姐,这个字怎么读?”6岁的小孩指着《小熊绘本》上的“桥”字,声音像沾了晨露的草叶。这是志愿者今天听到的第一句提问——半小时前,小满还躲在书架后,偷瞄着这个扎马尾的陌生人。自愿者把绘本平摊在膝头,用手指沿着桥的弧线画圈:“这个字读作桥,连接这河边的两岸”小孩目光看向书本,诺有所思。
       窗边的长凳浸着晨露,初一的陈雨萌将语文练习册推至桌沿,指尖在"对仗工整"的题目旁绞出褶皱。"这些句子像绕藤的丝瓜,缠得人脑壳疼。"她盯着"天对地,雨对风"的韵脚表,眉头蹙成永修古桥的石纹。志愿者徐米恪未急着讲解,却从旁边的书架上拿下一本诗书:"你看清代诗人写的'虬津渡头千帆过,吴语楚音两岸和'——这两句就像村口老樟的枝桠,左右对称着生长呢。"他展开竹枝词抄本,纸页间渗出墨香与树木气息。雨萌凑上前,指尖划过"千帆过"与"两岸和"的对仗处。徐米恪便拿起丢在一旁的语文练习册:"试着看看'柘林湖光映晚霞'这诗的意境?就当给湖面搭座文字的桥。"小姑娘沉吟片刻,便开始挥毫泼墨。
     
       结束陪读活动,实践队开展雕塑绘色活动。玻璃幕墙筛下碎金,落在三十多双沾满彩泥的小手上。彩泥在指尖醒成童话:恐龙脊背抹着后山松针的苍绿,瓢虫鞘翅晕染番茄地的绯红,都被孩子执意调作村口荔枝的珊瑚色——要把乡土的呼吸,锁进卡通轮廓里。
     
      七岁阿楠攥着竹笔杆,往“小怪兽”眼眶点染靛蓝:“这是追萤火虫时的天!”志愿者指尖沾了半抹玫红,那是给“蝴蝶”翅膀调制的稻花渐变色,在湿润的泥面上洇开,像晨露漫过稻穗的温柔。十二岁的雨薇正用牙签雕琢“恐龙”鳞片,刀痕里嵌着腌菜坛雕花的老手艺,“跟奶奶偷学的时光密码!”他笑出小虎牙。
颜料碟里的清水晃出流动的虹,映着鼻尖的汗珠。当暮色试探窗棂,彩泥们完成了奇妙蜕变:菠萝纹摹着晒谷场的竹匾肌理,爱心褶皱复刻老樟树的树皮纹路,竟藏着秧苗移栽时的水波纹路。这些被乡土色浸润的作品,不再是单纯的手工,而是孩子们以颜料为语、指尖为笔,书写的“乡村童话”——每道笔触里,都栖息着大江边村的风、晨露与生长的力量。看着他们露出的灿烂明媚的笑容,那些笑容化作光的回赠,让青春与童真,在彩泥的芬芳里,完成一场温柔的对流。 
       
       在村民委员会培育祖国的花朵、体悟乡村振兴;以生动的活动勾勒出幸福画卷。此行,“星火传馨,心聆共鸣”社会实践队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更以实际行动助力了乡村振兴。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弘扬伟大革命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作者:陈志国;赖智娴;黄仪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合肥大学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三叶草”志愿服务团队霍山探路——解码返乡创业致富密码
  • 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三下乡之褚庄学校篇
  • 塔里木大学外国语学院乡约有你,多语共振志愿服务团“暑期三下乡”活动首日在台州新村
  • 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 星火照新路,江村绘新颜——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商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社
  • 青春赴约乡野间,多元课堂点亮童心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