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傩魂神韵 瞻仰傩戏——池州学院学子对话傩雕大师姚维耘,探寻傩面具雕刻技艺真谛

发布时间:2025-07-01     阅读:
         探寻非遗足迹,助力文化传承。2025 年 6 月 26 日,池州学院赴刘街社区 “傩魂神韵,瞻仰傩戏” 非遗文化调研实践团踏上征程。池州的傩面具是傩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精神印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第四站拜访了傩面具传承人姚维耘师傅,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技艺。
         团队来到姚维耘师傅的工作室。在池州,傩面具制作融合历史、艺术与信仰。在师傅的指导下,成员们体验了面具涂色。尽管大家都学过美术教育课程,但面对专业制作仍困难重重,好在最终做出了独特的面具。工作室里的傩面具形态各异,从选料到上色,融合了雕刻、彩绘、装饰等技艺,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耐心。
在与我们一同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姚维耘师傅强调,傩面具涂色工艺讲究。颜料采用植物染料与天然矿物颜料,以保证色彩持久、质感不变。分层渲染时,先铺底色,因面具表面不平整,需逐层添加细节,最后用金粉或银粉勾勒轮廓,使面具呈现立体效果。
         艺术源于生活。工作室里的面具形态多样,“包拯”面具格外醒目。姚维耘师傅讲述道,包拯在宋仁宗时期任池州知,州任职期间整顿吏治、体恤民情、公正断案,常微服私访。池州百姓为纪念他,将其形象融入傩面具,黑面月牙造型象征刚正不阿,也有“日断阳、夜断阴”的神话色彩。当下,池州学院在傩面具传承上成果显著。图书馆开设了“傩文化展览馆”,谈家胜校长的《池州傩文化》一书也有相关记录。古今接力,让傩文化传承不息。
         面对新媒体时代,傩面具雕刻技术如何传承发展?姚维耘师傅提出了“三多”原则:“多拍”,即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多看”,即学习借鉴其他文化的传承方式,取长补短;“多演出”,即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展示,挖掘自身优势。此外,他还认为应继承传统“师徒制”,发挥政府、文旅局的宣传作用,在高校开设讲座,吸引更多人参与,促进傩文化与社会市场的融合,实现永续发展。
         池州傩文化是戏剧“活化石”,傩面具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新时代,傩文化迎来了新机遇。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遵循姚维耘师傅的指引,利用新媒体传播傩文化,开展主题志愿活动,通过文创设计等让傩文化焕发新生。正如姚维耘师傅所说:“池州傩戏韵悠长,入选非遗绽瑞光。面具精琢呈妙艺,民间瑰宝永传芳。”
作者:崔智博    来源:池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暑期“三下乡”——新泉砺志铸军魂 一真传薪守初心
  • 暑期“三下乡”——万安义诊情牵众 捷文入山探富源
  • 青春智汇南盘 踏浪寻踪绘新图
  • 青春智汇南盘 踏浪寻踪绘新图
  • 2025年6月28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文旅赋能·创绘岚岛”实践团深入平潭综合试验区北部湾片区南盘村,开展文旅资源实地考察活
  • 07-01
  • 青春实践踏访岚岛两村 文旅融合擘画振兴新篇
  • “湘江烛火”嗨翻升平轩,纸影非遗学习超有料!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