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在小河,看“活”字生香! ——湘潭大学“新莲心”实践团探访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发布时间:2025-07-03     阅读:

  6月29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莲心实践团走进浏阳市小河乡木活字印刷展示馆,与“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第五代传承人吴汉涌展开深度对话,在墨香与木纹的交织中,触摸千年非遗的当代脉动。

  “木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所创,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雕刻字模、捡字、排版、印刷这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吴汉涌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木活字印刷技术的悠久历史与发展历程。

图为吴汉涌接受采访图片

  “顺着梨木纹理下刀才能让字迹挺括,山泉水调的松烟墨才能晕染出层次。”吴汉涌边演示雕刻边给成员们讲解,三十年功力凝聚在指尖。用棕毛刷将调制好的松烟墨均匀涂抹在印板上,覆上宣纸,用棕耙按压,手腕轻转间,杜牧的《山行》在宣纸上清晰浮现。“原来这就是木活字印刷的真容,太神奇了!”实践团成员岑敬哲忍不住发出惊叹。

图为吴汉涌正在展示木活字印刷拓印技艺

  作为湘赣边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浏阳木活字印刷术的传承之路彰显着非遗保护的时代价值。从2018年被列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2024年升格为湖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河乡展示馆珍藏的8万个梨木字模,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自信的物质载体。曾经的木活字印刷术主要是用于修缮族谱,而现在,中式婚书、名人肖像、地方宣传……木活字印刷术的身影出现在更多场合,自2020年开馆以来,小河乡木活字印刷展示馆以活态展演、研学体验为纽带,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让非遗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场景,更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书写出“非遗赋能乡村”的鲜活样本。

  “这次调研让我们真切看到,非遗活态传承正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小河乡借文旅融合拓宽发展之路,让乡村振兴兼具‘颜值’与‘气质’。”新莲心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团队将立足新闻传播专业所长,以“短视频+非遗”“Plog+非遗”等年轻化传播矩阵,用青春视角解码木活字印刷的当代价值,让千年活字“活”在当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作者:肖晴 吴巍 岑敬哲    来源:湘潭大学“新莲心”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科普结核知识 守护健康成长 ——合肥大学“共镌曙光队”开展结核病防治主题课程分享
  • 木字模里的坚守与热爱 ——湘潭大学“新莲心”社会实践团访“益兴堂”第五代传承人吴汉
  • 在小河,看“活”字生香! ——湘潭大学“新莲心”实践团探访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 湘莲筑梦·竹教相绥实践团三下乡顺利启程,首日工作圆满结束
  • 2025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探源启智,魔术启思
  •  “解锁生活新技能!星星树康复中心自理能力培养计划”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