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探迹寻踪,文献赋能——团队赴宜昌市图书馆、档案馆调研“十年禁渔”史料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3     阅读:
 为深挖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历史脉络与实践资料,武昌工学院团委“十年禁渔”三下乡调研团队“‘江’心比心,‘渔’你同行”分别在6月30日和7月1日赴宜昌市档案馆和宜昌市图书馆,开展“禁渔政策史料挖掘与当代价值研究”专题调研,通过文献检索、档案查阅等方式,系统梳理政策实施前后的社会经济变迁与生态保护历程。

图为团队成员到达宜昌市图书馆(易杰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到达宜昌市档案馆(杨思航供图)
  图情资源筑基,勾勒政策演进轨迹
  在宜昌市图书馆特藏文献部,团队成员查阅了2010-2025年间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相关的地方志、学术期刊与政府白皮书。馆内陈列的《宜昌渔业志(2018修订版)》详细记载了长江宜昌段渔业资源演变,其中“2016年珍稀鱼类监测报告”显示,长江江豚、中华鲟等物种数量较2000年下降62%,为禁渔政策出台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有团队成员表示:“通过检索‘宜昌禁渔早期政策’数据库,我们发现2017年地方政府已试点‘季节性休渔’,这为2020年全面禁渔积累了实践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在宜昌市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查找(翁敏欣供图)
  档案实证溯源,解码禁渔民生图景
  在宜昌市档案馆,团队成员在泛黄的纸质档案中发现,3678名退捕渔民的家庭情况、渔船编号、转业意向等信息清晰可辨,某渔民手写的《退捕申请书》中提到“愿转产养殖,护江换生计”,折射出政策落地时的民生温度。

图为团队成员在宜昌市档案馆进行资料的查找(俞苏娜供图)
  档案显示,宜昌市2019年试点“退捕渔民技能培训计划”原始方案,与现行“1311”服务体系一脉相承。团队成员还发现了2020年禁渔令发布当日的《宜昌日报》号外,头版“长江无渔生态新生”的专题报道,搭配渔民协助收缴渔具的现场照片,成为记录政策实施的鲜活史料。
图为团队成员在宜昌市档案馆门前合照(翁敏欣供图)
  在对本次资料整合的过程中,不少成员表示,从《宜昌渔业志》的濒危物种数据到退捕台账的家庭收支记录,这些史料让政策文本化作了具象的民生图景,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长江禁渔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国家战略,更是一场承载着渔民转型希望与挑战的社会变革。
  此次调研通过“图书馆文献检索+档案馆实证考据”的双轨模式,构建了禁渔政策从“决策-实施-成效”的完整史料链条,为深化长江生态保护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团队将以史料为舟,在“生态保护-政策演进-民生变迁”的研究航道上继续远航,让沉睡的档案成为推动长江大保护的“数字引擎”,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提供历史镜鉴与青年智慧。
作者:徐婧姿、翁敏欣、俞苏娜、易杰、杨思航    来源:徐婧姿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青衿逐长浪,护源启新程:武昌工学院学子走进老芜湖海关
  • 河南科技大学守星行动,青春践初心,温暖自闭症儿童成长
  • 助力黄河生态之旅,三下乡活动我先行,
  • 探迹寻踪,文献赋能——团队赴宜昌市图书馆、档案馆调研“十年禁渔”史料纪实
  • 三下乡实践调研:探访长江十年禁渔生态实地记录政策成效
  • 宜昌民宿老板谈长江禁渔:一江碧水带来旅游新机遇
  • 寻总书记足迹,探医圣祠文化
  • 寻总书记足迹,探医圣祠文化
  • 循总书记足迹,探医圣祠文化——河南科技大学学子的实践之旅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医圣祠,对中医药
  • 07-03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