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手中漆艺传古韵 数字技术焕新彩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非遗漆扇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3     阅读: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根基。2025年7月3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匠心筑遗”实践队与数智乡行社会实践队携手,走进九江市江州村,以“数字技术+传统工艺+网红创意”的三维模式开展非遗漆扇文化传承活动,让千年漆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机。
  科技赋能非遗课堂:传统纹样遇见数字语言
  信息工程学院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VR技术、3D建模等数字化手段融入教学环节。理论课堂上,队员们用生动的3D动画还原漆扇从战国漆器雏形到明清工艺巅峰的演变历程,当屏幕上的云纹图案随讲解动态拆解时,在场人员无不惊叹。
  创意手作新体验:传统工艺变身网红单品

  实践操作环节采用“数字工具+自由创作”模式。在队员指导下,村民们先用VR设备模拟漆液流动轨迹,掌握“轻滴慢拨”的网红漆扇制作要领:留守儿童小宇戴着VR眼镜练习滴漆,当系统提示“力度过大会晕染”时,他吐着舌头调整姿势,最终用手指蘸颜料画出戴墨镜的卡通熊猫;擅长刺绣的张大姐则结合渔文化,在3D扫描仪辅助下,将彩色小鱼群图案精准定位在扇面,创作出融合地域特色的“网红渔歌扇”。最热闹的属拨纹环节,村民们用竹签、棉签划拨颜料,瞬间晕染出大理石纹、星空纹等潮流纹理,50余把融入现代审美的漆扇作品成为活动现场的“吸睛担当”。

  云端直播破圈:非遗魅力触达千万网友
  为扩大非遗传播半径,实践队同步开启抖音直播“非遗漆扇云课堂”。镜头前,队员手持成品扇讲解:“这把‘荷花渔舟扇’用的是江州特产苎麻漆,滴漆时要像拍短视频一样找好角度!”直播间实时弹出网友提问:“普通颜料能做吗?”“图案怎么防掉色?”队员立即展示环保颜料套装,并演示透明保护漆的喷涂技巧。


  传承新篇:当漆艺遇见青春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让村民体验到“以漆为笔,以心为墨”的东方美学,更通过“数字工具降低学习门槛、网红创意激活年轻受众、直播传播打破地域限制”的三重创新,破解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据统计,92%的参与者表示“对传统文化兴趣显著提升”,实践队后续将开发漆扇AR教程,让用户通过手机扫描就能观看纹样动态解析。带队教师表示:“我们计划在校园开设‘非遗数字工坊’,让00后用3D建模、短视频剪辑等专业技能,为传统工艺设计‘网红皮肤’。”


  从战国漆器到抖音直播间,从匠人师徒传到数字云课堂,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学子以科技为桥、以创意为帆,让千年漆扇穿越时光长河,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划出一道绚丽的文化航迹。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传递——当00后用代码解析漆艺密码,当渔村里的漆扇成为短视频爆款,非遗正以青春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文/石君兰 图/游志健 刘钦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扎根石壕担使命 同心共筑振兴梦—壕Young青春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初探行
  • 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探三峡大坝观国之重器
  • 湘莲筑梦·竹教相绥实践团三下乡:步履不停,招生拓展课研精进
  • 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寻峡江文明踪迹学时代精神之基
  • 手中漆艺传古韵 数字技术焕新彩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非遗漆扇三下乡活动纪实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