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寻史脉汲养分,传薪火育新苗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寻史脉汲养分,传薪火育新苗
——“栖云筑梦”服务队开启“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5年7月12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栖云筑梦服务队走进桐山汭水古地——广德,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首站来到广德市博物馆,在这里,志愿者们邂逅了千年的生命,并在历史与科技的交织融合中感受到来自于文化的震感。
整装待发:青春合影启新程
       上午9时,夏日的阳光洒在校园里,服务队队员们身着统一队服,精神抖擞地在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前集结。他们目光坚定,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有序地排列整齐,以青春洋溢的合影为此次实践之旅拉开序幕,随后带着满腔热忱奔赴乡村,踏上实践新征程。
 
栖云筑梦服务队出发前合影
探寻古迹文化的宝藏
       下午15时,服务队抵达首站广德市博物馆,开启沉浸式历史探寻之旅。踏入人类起源展区,原始先民狩猎、围坐在篝火旁用火的复原场景,瞬间将大家拉回远古时代。粗糙的石器、简易的兽皮服饰,配合模拟的自然环境,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先民为生存拼搏的不易,仿佛能触摸到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求生的智慧与勇气,真切体会人类文明起源的艰辛与伟大。
 
 
广德市博物馆古人类
       移步封建时期文物陈列区,古朴厚重的青铜器、造型精美的瓷器有序陈列。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着古时的政令、祭祀;瓷器的细腻纹路,折射出商贸的繁荣。从礼器到生活用具,从本土烧制到交流传入,无声诉说着广德地区往昔文化传承绵延、商贸往来频繁的故事,让队员们窥见封建时代地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脉络。
 
广德市博物馆封建时期器物
       踏入抗日战争相关展区,氛围陡然凝重。英烈们奋勇抗争的雕塑,定格冲锋陷阵的热血瞬间;珍贵的史料影像,记录战火纷飞的真实场景。“保卫家乡”的呐喊、“宁死不屈”的壮举,生动复刻出那段烽火连天、热血拼搏的岁月,强烈唤起队员们的家国情怀,不少队员驻足凝视,眼中满是崇敬与感慨。
 
广德市博物馆抗日战争时期器物
       16时,稍作休整后,服务队走进新杭小学,与学校校长展开交流。校长热情欢迎队员们的到来,简要介绍学校基本情况。交流中,队员们围绕支教课程设计、乡村教育实际需求积极提问。当问到“支教课程侧重点该怎么把握”时,校长思索后说道:“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除了基础学科知识,多融入科技小实验、传统艺术赏析这些内容,拓宽他们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知道努力能有更广阔天地。” 一番对话,让队员们对后续支教方向更清晰,也为给孩子们带去趣味科普、手工制作、音乐美术等丰富课程筑牢基础。
 
 
新杭镇中心小学校长j接受采访
知行合一: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
       从博物馆里的历史感悟中凝聚力量,在与校长的交流对话里锚定支教方向,栖云筑梦服务队正以行动书写“三下乡”的青春故事。在广德市博物馆,人类起源展区的原始围猎场景、封建时期精美的青铜器与陶瓷文物、抗日战争展区的珍贵史料,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奋斗与传承的意义,也为支教课程积累了丰富素材;与新杭小学校长的座谈中,校长提及孩子们对科普、艺术课程的渴望,队员们结合参观收获,迅速确定以历史文化为核心,融合科普实验、艺术创作的课程框架。怀揣历史赋予的精神养分与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他们即将踏入乡村课堂,用生动教学打开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并深入开展调研探索乡村振兴路径,这支年轻队伍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后续支教调研的精彩值得期待。
 
作者:杨绪强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栖云筑梦”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推普传科韵”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走进常村镇中心学校​
  • 壶纳徽云,“茗”约非遗
  • “救在身边,医暖蔡山团”志愿服务团深入乡村调研 用青春脚步丈量土地 以热忱之心守护
  • 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筑梦乡村路,‘泾’彩志愿行”志愿服务队系列报道(三
  • 塔里木大学三下乡——文化赋能“执笔书福愿,科技润童心”
  • “技‘艺’双馨,非遗新生”项目团队在新田村开展书法课堂活动
  • 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红色基因“活态传承”实践团赴巢湖九久夕阳红老年公寓进行党员采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